广东累计推动2.2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南方日报 2023-01-05 09:05

日前,总投资100亿元的“美的数字科技产业园”项目首期用地落子广东顺德北滘,与美的厨热洗碗机顺德工厂相距仅十余公里,去年10月该工厂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新一批的“灯塔工厂”名单。

刚刚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正在加速建设中的美的数字科技产业园,将以高于“灯塔工厂”的标准打造成全国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奋力追赶韩国、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水平。如今,数字变革正在广东这个制造大省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龙头企业“大象起舞”率先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紧跟大潮“上云上平台”,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卡脖子”问题。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滚滚向前,广东“智”造加速崛起。

大象起舞

龙头企业率先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

走进美的厨热洗碗机顺德工厂,门口巨型屏幕上显示着数字孪生工厂的全景图,每一台洗碗机的生产数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总装车间的生产线上,视觉自动识别摄像头记录着20多道工序的动作节奏。一旦时长与既定数据发生偏差,机器会自动停止,大数据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负责人。

这家工厂,也成为了美的第5家获得“灯塔工厂”荣誉的数字化工厂。

“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始于五年前,从研发端到生产端均应用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厂总经理刘玉龙介绍,数字化转型后,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24%、交付时间缩短了41%、缺陷率降低了51%。“提质增效降本得到充分体现,产能翻了一倍,员工人数减少了近一半。”他说。

测试中心负责人李博表示,如今美的集团全面数字化,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已在4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累计服务超过21万家工业企业。“未来,我们希望将数字化经验输出给更多企业,赋能各行各业。”

目前,该工厂是全球第一大洗碗机生产基地,年产量达600万台,产品销往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工厂的万人机器人保有量达到700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互联。

就在工厂对面,北滘港口的货船往来不息,一艘艘满载着美的洗碗机的货船正驶往全球各地。不仅是美的,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巨头在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共进股份”)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龚谱升正在查看千里之外的国内外4家工厂产线数据。

“过去,企业决策层领导需要频繁往返于多个工厂之间,浪费大量人力财力。”龚谱升表示,如今可通过由数字可视化大屏组成的驾驶舱,轻松实现多地工厂联合管理。

这背后,正是共进股份联合格创东智共同启动的设备互联项目,实现了“全球工厂一体化管理”。去年5月,格创东智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唯一源自半导体制造的国家级双跨平台。

TCL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CEO何军介绍,在成立4年时间里,格创东智对内赋能TCL多个产业,数字技术的应用为TCL华星光电所产生的有形效益就达2.3亿元。

“我理解的制造业当家,更强调科技的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由需求侧的制造业驱动,制造业将成为创新的主体。格创东智将以半导体制造业作为突破重点,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何军认为,半导体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已经进入深水区,更需要利用5G、物联网、AI、大数据的创新技术优势,帮助半导体工厂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截至目前,广东累计推动2.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居全国第一。

集群成势

给传统产业安装上“数字大脑”

汕头市永嘉发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永嘉发”)生产车间内,数百台纬编机同时作业。每台织机上连接着致景科技的“飞梭智纺”数字化系统,生产数据实时同步到公司电脑。

成立于1995年的永嘉发位于有“中国针织内衣名镇”之称的谷饶镇。2019年,公司开始探索传统织布工艺实现数智化生产。“工厂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总经理张嘉伟敏锐意识到,依靠人工经验决策的管理方式已然落后。

随后,永嘉发与致景科技开展深度合作,后者是专门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的企业。乘着数字化转型的东风,永嘉发快速发展成为一家集专业织造、染整以及门市成品销售于一体的智能生产服务型企业。

“数字化系统覆盖了纺织产业的上、中、下游,可以对全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进行快速复制。”致景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李亚平介绍,在上游为纺织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数智化解决方案;在中游连接一批中小服装制造厂,解决“找布难”行业痛点;在下游聚焦制造实现柔性化生产。

借助数字化转型,短短3年间,永嘉发这家老牌纺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从手摇织布到机械纺织,再到数字针织机,古老的纺织产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勃勃生机。

无独有偶。在被誉为“中国纺织名镇”的佛山市禅城区张槎镇,纺织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已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商贸、展销、物流等产业集群。

佛山市鑫威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凯是一位老纺织人。1995年入行从事纺织,2015年创办属于自己的工厂。

“传统的纺织行业想要发展得好,离不开‘降本增效’这个词,而关键就在于数字化。”凭借多年在纺织行业的积淀,陈凯成为较早一批试水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家。工厂刚办起来,他就使用数字化平台接入设备。

在陈凯看来,数字化转型能使员工更加活跃起来。“以前做一单是一单,员工没有积极性。现在,员工们在手机上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和对应薪酬,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张槎,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通过数字化系统“拧成一股绳”。陈凯拿出他的手机,系统里显示着原料、物流的进度。“对于下游的大布料企业来说,数字化让整个流程进度更为明晰:哪个工厂的生产进度是多少、需要多少物料,企业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平台系统辅助作出决策。”

当前,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在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园区中央工厂内,注塑生产机器全自动运转;在佛山北滘镇小家电企业,设备实现了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更新;在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智能生产线搭载了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广东累计推动超过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建议更大力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广东现代轻工纺织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均属于体量规模庞大、亟须转型升级的传统优势产业。这既是广东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经路径。”工信部电子五所副所长、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特邀专家王勇说。

核心攻关

破解数字经济领域“卡脖子”问题

走进南海三山文翰湖旁的季华实验室,热火朝天的科技创新的氛围扑面而来。在大功率半导体装备研究部,研发人员一遍又一遍对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正迎难而上、愈难愈进,加快突破数字经济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早在2018年就研发出了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2.45GHz微波电源,但关键材料却无法在国内完成生产。”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半导体技术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胡琅谈起创业初期深感无奈。

胡琅的遭遇,折射出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困境。

珠三角有着全国最大的芯片消费应用市场,但在整个产业链中,制造短板明显。全球芯片供应危机下,广东制造业供应链备受冲击。中流击水,半导体产业“链主”企业在骇浪中奋楫争先。

2022年8月,总投资162.5亿元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启动,新建产能4万片/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瞄准工业级车规级芯片。11月,粤芯半导体又完成了新一轮B轮融资,资金全部用于三期项目建设。

而在2022年10月底,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也正式开工。项目一期总投资220亿元,建成将年产12英寸功率芯片48万片,产品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我们将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粤芯半导体总裁兼CEO陈卫表示,该企业自落户广州以来,吸引来自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上下游的150家企业落户黄埔开发区。

放眼全省,更广泛的协同创新正在加快推进。2021年以来,广东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设立总规模超千亿的6只投资基金,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

而当下,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部分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大致处于相同起跑线,制造业立省的广东迎来“换道超车”的时代契机。“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有望成为广东发力领先的新赛道。”季华实验室大功率半导体装备研究部主任伍三忠认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表示,接下来要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新材料等领域补齐产业链短板,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为广东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第一动力”。

专家点评

数字化专家、赛意信息咨询子公司总经理谢仁杰: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该“小步快走、重点突破”

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想不清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价值;二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复杂、涉及长期的投入、建设效果又难以把握,很难下决心去做相应的投资;三是缺乏完整的人才体系。

因此,我建议中小制造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从易到难、小步快走、重点突破、多方协同”的思路,首先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从小切口获得收效后再逐步推进;其次是谋定而后动,在战略层面考虑清楚数字化对行业对企业未来的影响,找准自身定位以及数字化的重点;再次是选择业界有经验、有口碑的服务企业,合力共建;最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多给予中小制造企业鼓励和支持,可考虑后补助、统采共建、先进经验学习等模式,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压力。

当前,广东大力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建议政府各部门继续发挥专项财政帮扶、营商环境优化作用,推动产业链上各级企业数字化的升级;政企联动,推进产业行业数据集市、产业集群供应链地图、产业智能化能力建设,让行业数据、政务相关数据能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同时,建议产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链主”带动作用,牵头完成产业互联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的建设与升级,形成该产业在全国、全球的模式优势和效益优势。

近年来,广东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我的建议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可从各自优势领域出发,通过数字化和产业平台等手段,重点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优势。其次,建议进一步推动产业间、城市间在供应链、人才、科研、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与共享。再次,可借鉴其他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思路,链主企业与数字化专业服务团队可联合成立行业服务组织。

文/彭琳 张子俊  余丹 许宁宁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审议通过 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广州日报 2024-10-18
精准有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经济日报 2024-08-30
广东正以“链式改造”为核心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广州日报 2024-08-15
全文发布!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北京经信局 2024-03-05
北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发布!这类企业最高奖3000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9
政策再聚合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迎资金支持
经济参考报 2024-01-13
我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工人日报 2023-10-21
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公示
南方都市报 2023-10-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