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有突破 自主创新仍存难
经济参考报 2023-01-03 12: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记者近期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的部分企业调研发现,一些事关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央企依托深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不少关键领域破解了“卡脖子”难题,节省了大量成本。但受科研投入吃紧、高端人才不足等影响,一些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的压力仍然较大。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屡填国内空白

严冬的东北松嫩平原,一处高耸的井架下,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员正操作钻机,打向数千米深的地下。2022年油田攻克了2.0版表面活性剂核心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以上。大庆油田瞄准打造“石油科技王国”,迄今3次问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累计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百余项。

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完成过国家很多重点工程和任务,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屡屡填补国内空白——记者采访的企业有此共同特点。近年来,这些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快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模式转型。

坚持自主创新,意味着要在“从0到1”的“播种子”环节开始,通过持续投入夯实科技创新根基。“我们正在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覃大清说。作为我国最早组建的船舶动力装置、电力驱动设备研制基地,哈电集团2021年在白鹤滩水电站项目中攻克世界性技术壁垒,让水电装备制造进入百万千瓦机组“无人区”。近年来无论处于发展黄金期,还是行业形势低迷时,哈电都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十三五”时期累计科技投入达70多亿元。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聂义宏说,一重不断把科研力量投入到被国外垄断或国内技术尚不成熟的领域,近年来完成国家示范工程“CAP1400”和“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任务,实现我国三代核电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及常规岛主要大型锻件全部国产化。据统计,一重通过自主创新为下游企业节省资金超过1000亿元。

坚持自主创新很少有捷径可走,没有十年如一日的一遍遍试验分析、数据积累很难成功。在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国产大飞机机翼板材正在赶制。70年来,公司所产铝合金材料成功装备国产第一架飞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改写了我国同类材料依赖进口的历史。“基础性越强的科研领域,研发难度越大,只能靠自己老老实实去做,要坐得住冷板凳。”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涛说。

坚持自主创新尤需心无旁骛做好主业。主导了我国铁路货车迄今4次大升级换代的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近年来突破北美、欧洲市场壁垒,秘诀正是专注于主业自主创新。由于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取得新进展,产品已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面临多重掣肘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买不来,也换不来。由于我国高端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关键设备铸造件高温材料和绝缘材料、核电自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工艺、材料仍受制于人,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还面临多重压力。

首先是中低端市场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受国外价格战冲击,企业科研投入压力较大。多位受访者介绍,一些重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低,中低端市场存在小而散情况,研制能力分散,产业链条交叉多,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激烈的竞争与低价竞销造成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影响企业利润和科研投入。在高端市场,一些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设备投入市场后,有的跨国公司马上调低价格,甚至不求赚钱,利用成熟的销售网络控制客户。

高端人才需求也存在缺口,发展后劲有隐忧。稳定且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关键。但是近年来,部分关键领域企业受到人才流失困扰,并在社会招聘顶尖和领军人才、校园招聘国内工科顶级名校毕业生方面遭遇困难。薪酬待遇、地域气候日益成为人才考虑最多的两大因素。一位企业人士介绍,过去几年间他们流失的员工中,逾70%是科技人员。

此外,成本高企和价格不振形成了较大“剪刀差”,持续挤压盈利空间。近年来,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正普遍推高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有受访企业表示,其所需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2022年以来的涨幅就接近30%,对炼钢和冶金成套项目生产成本影响很大。虽然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但主要产品价格增幅远低于成本价格增幅。

多举措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应推动行业整合化解过剩产能,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哈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龙等人表示,对于行业内重复建设、内耗等问题,建议加快行业整合进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做强做优做大装备制造业。

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好,具有相对完备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工作组织体系和成熟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等人认为,应加强重大产业布局和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在东北的落地,发挥东北科技资源富集的优势,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材料研发制造能力。

一些企业负责人建议,加快推广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央企业绩考核范围,把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让企业在经费安排上更多倾斜于科技研发。同时,对企业被认定原始创新的重大项目,减免一定税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设立一些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研发。专项资金可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重点技术的原始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对高端研发人才的激励投入等。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深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 走深走实技术突围路
证券日报 2024-04-17
经济日报:自主创新托起“中国芯”
经济日报 2023-09-06
经济日报金观平:自主创新托起“中国芯”
经济日报 2023-09-06
自主创新打破国际垄断 国产人工心脏何以成功闯关?
经济参考报 2023-07-21
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设立
证券日报 2023-06-01
新华时评:自主创新路 拳拳赤子心
新华网 2023-05-22
自主培养人才梯队,方能打造实体经济“黄浦军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3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人民日报 2023-02-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