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这一抹青花大有讲究!考古新成果揭秘近600年前青花料配方
半月谈 2022-12-23 19:00

青花瓷是中阿文明互相碰撞融合的产物,尤以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工艺最为精湛。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21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至迟在近600年前的明宣德时期,景德镇陶工大胆创新,搭配使用进口、国产两种青花料以求更佳的艺术效果。

与绝大部分古代手工业就地取材的生产方式不同,早期青花一般被认为使用了进口“苏麻离青”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崔剑锋带领的联合考古团队,选取275件元明清不同时期青花瓷碎片,通过聚焦离子束和透射电镜技术,首次“看见”在明宣德至明晚期瓷片中普遍存在两类亚微米级残余颗粒,再比对元明清时期青花瓷显微结构特征,判断其为进口料和国产料的人为混用。

这一发现亦有文献佐证。明嘉靖版《江西省大志》记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青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殿说,“回青”为进口料,色彩青亮,易产生晕散效应;“石青”为国产料,色沉,可“笔路分明”地勾勒线条。新发现的这一复合青花料法是明代才有的配料方法,比元代用一种青花料分出色阶更进一步。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研究首次通过精密仪器科学验证的方式进一步证实,在14世纪到15世纪,景德镇青花瓷的全球化贸易网络和跨区域产业合作已广泛建立。

据悉,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基于海量古陶瓷碎片打造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完成首批明代御窑时期古陶瓷片的近万个标本的制作。宣德青花的研究成果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古陶瓷配方等待揭秘。

来源:新华社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留美海归翁彦俊:以“数”为媒“听”瓷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4-25
元明龙纹精品瓷器及标本展可观可打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讲述600年御瓷史 明清御瓷首次大规模集中回归故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0
碎片拼起古瓷往事 来景德镇探寻御窑的记忆
央视新闻 2023-12-09
古人的审美有多绝?看御窑瓷器就知道了!
央视新闻 2023-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