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疫情正进入“最后一程”,网课中的形式主义风气也该终结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3 16:00

当前,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又将课程搬到了线上。网课在保障学校教学的同时,也引发了线上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头疼。

抗疫三年,公众对网课并不陌生。疫情爆发之后,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仓促之间,暴露了诸多问题。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层面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但部分学校出于追求升学率的需求,“全天候网课”的情况依然屡有听闻。似乎只要争分夺秒,网课就是“弯道超车”天赐良机。

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与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效果当然会打折扣。为了尽可能弥补这种“不足”,一些学校管理者就想方设法隔空“抓”学生。比如,有学校照搬班级教学的做法,要求所有学生每天都严格按照原先的“作息时间表”上网“打卡”。

在线上课本应该顺势而变,不管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一味以在校学习的要求对待,上个网课比在学校布置的作业还多的多,网上考试还非要占用周末时间,体育锻炼也非要打卡拍视频……网络课程搞得比在学校学习更烦琐,学习效率低下眼镜度数猛增,究竟是谁之过?

学校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要求学生事事“打卡”和时时“监控”学生,这样的形式主义做法,不能苟同。对此,教育部也一再明确表态要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学校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要求坚决取缔“一刀切”的做法。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学校依然故我,时至今日还热衷于搞“全天候网课”。

破解网课超时的顽疾,除了合理运用技术进行限制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监督之外,扭转学校管理者的观念才是治根之策。

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绝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点。

退一步讲,即便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现实”问题出发,“全天候网课”也不足取。教育需要管理,但绝不是事无巨细管得越多越好。学生不是机器,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就能好好学习了吗?小心适得其反。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真的要提升在线教育的质量,应该统筹好学校统一规定和学生自主安排的关系。除了学校的统一安排之外,应给学生留下从实际出发、自主安排学习计划的空间。此外,统筹好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两类课程的安排也是应有之义。学生居家学习安排要坚持全面发展原则,处理好学习、生活与锻炼的关系,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全面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历时三载,疫情正在进入“最后一程”,网课中的形式主义风气也该终结了。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京经开区三课程获评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亦城时报 2024-04-12
“长短课”打开更多可能
人民日报 2024-01-18
北青快评 | 能否叫停一切形式主义课外强制打卡学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禁止学生带书包回家:“双减”不能搞形式主义
中国青年报 2023-10-18
广州:多所学校有新安排 文化课有“章法” 体育课有“方法”
南方都市报 2023-0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