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悬崖只为录下蜜蜂嗡嗡声 这个95后畲族助农主播太拼了
扬子晚报 2022-12-16 10:06

蜜蜂飞的嗡嗡声、采茶叶的窸窣声、煮粽子时水开的咕噜声、竹子被风吹动的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想象得到吗?手机刚触碰到明信片,就会听到这些声音。近日,浙江遂昌95后畲族姑娘雷思敏制作的声音明信片受到网友热捧。12月15日下午,雷思敏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自学视频拍摄技巧,收集家乡田野间农产品生长或加工过程中的声音,充满了野趣和生活乐趣,制作成声音明信片赠送给买家,随当地的农产品一同销往全国各地。有顾客留言:“姑娘太棒了,超级喜欢这种明信片,感谢你让我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你的家乡。”对于大家的喜爱,小敏既感动又开心,她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爱上家乡的美食美景和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95后畲族姑娘返乡助农

穿民族服饰带货圈粉无数

在直播间里,95后畲族姑娘雷思敏穿着畲族的民族服饰凤凰装,戴着美丽的特色头饰凤冠,手中拿着畲族特色农产品,圈粉众多网友。

1997年出生的雷思敏是土生土长的浙江省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小忠村人。她从浙江温州的一所高校毕业,原本想在大城市打拼,但在一次回家探亲时,遇到了村书记程卫星。

程卫星问:“你愿不愿意在村里做主播,帮村民带货?”在程卫星的邀请下,雷思敏客串了一下主播,“没想到直播效果还好,卖出了很多农产品,村民也很开心,我觉得回到家乡为村里做一些事情是不错的选择。”

2020年12月,雷思敏正式回到家乡工作。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返乡创业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所学专业是工商管理,她便从小白开始,自己写脚本,然后再拿着手机外出拍摄,“如果有我出现的镜头,会让边上的人帮我拍一下,拍完后自己剪辑、自己发布。”

雷思敏刚开始在村集体微信群里询问大家有没有要卖的农产品,但没有一个人回复,她和小伙伴就一起直接到农户家中收购。每天上午,他们会先准备直播,等到直播结束后会进行复盘,然后打包发货。

刚开始,雷思敏对直播也很陌生,虽然写了直播脚本,但看到直播间的人越来越多,也会紧张,甚至结巴,讲不清楚话。时间长了,她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另外两个小伙伴一起,两天开一场直播。

在直播间,雷思敏常常穿畲族服饰凤凰装,“这都是我们当地非遗传承人做的衣服,凤凰是我们畲族的图腾,头上戴的帽子是凤冠,还有衣服上的畲族织带也都是手工织品。”

收集自然声音制作明信片

跋山涉水,还差点被蜜蜂蜇

三仁畲族乡是遂昌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三仁畲族的小忠龙藏贡笋自明代以来备受推崇,还入选《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期。为了更好地推广家乡农产品,雷思敏想到收集与农产品相关的声音,自购设备制作成声音明信片,并伴随直播间销售的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雷思敏称,她刚开始是通过短视频记录遂昌的风景,后来想在外地人购买货物时,可以附带着送他们一个文创产品,“传统的宣传单并不是很吸引人,就想制作一些有特点的文创产品,把视频植入进去。”

她恰巧在网上看到有手机触碰就会播放音乐的设备,就想能不能在明信片里安装磁卡,手机触碰就会发出与农产品相关的声音。想到就要做到,雷思敏和小伙伴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一起寻找明信片中所用的图片,一起收集田间地头的声音。

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收集声音的时候会比较麻烦,要选一个适合的场景。如果没有适合的场景,还需要制造场景。“找到适合的场景做明信片,又要找到能够代表家乡特色的声音还是比较困难的。”

雷思敏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收集声音需要在适合的环境进行,为了录制合适的声音经常需要跋山涉水。一次为了录制蜜蜂的嗡嗡声,她开车到深山里,爬到养蜂的悬崖边录,“家养的蜜蜂并不适合录制,背景不是很幽静,所以会跑到悬崖边养蜜蜂的地方录。我自己也晕车,还要爬陡峭的山。因为会惊到蜜蜂,同行的小伙伴被蜇到了。”

雷思敏回忆说,蜂箱上下两面都可以打开,刚开始先尝试录制蜂箱上面的声音,结果发现蜜蜂都在底下,声音比较小,录制出的声音不是很清晰,“最后直接端起来整个蜂箱,才录到了清晰的声音。我们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录制,然后选出最符合的声音。”

声音明信片免费送

想用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宣传家乡

雷思敏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如果顾客购买我们家乡的农产品,我们会在礼盒里赠送声音明信片。如果粉丝喜爱,会通过短视频平台给我们留言,我们也会寄给他们,都是免费送给大家。”

据雷思敏透露,目前已经收集了百余种与当地农产品相关的声音素材,完成了十余种声音明信片的制作,有蜜蜂飞的嗡嗡声、采茶叶的窸窣声、煮粽子时水开的咕噜声、竹子被风吹动的沙沙的声音……她笑着说:“自从声音明信片在网上火了以后,朋友们也会帮我收集声音,给我提供素材。”

雷思敏称,她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制作声音明信片,带有蜜蜂嗡嗡声和采茶窸窣声的明信片比较受欢迎,也会做得比较多,“现在已经免费发了100多张,初期做的声音明信片已经全部送出去了!”

雷思敏表示,声音明信片上的照片有一些是自己拍的,也有一些是收集的照片并找作者要了授权,“我一个人拍的话,可能拍不了很多场景,所以会号召大家收集一下自己拍到的美景、美食和人物等。”

这两年里,雷思敏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门口有了游步道、景观灯,“感觉家乡变化真的很快,自己在这里工作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每天骑上电动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工作的地方。”

雷思敏说,目前主要销售遂昌有特色的农产品,遂昌长粽、遂昌黄米果,还有当地很有名的龙藏冬笋等本地特色产品。她说,自己在直播带货的同时也会宣传畲族的文化,“想让更多人来到我们村子里体验畲族文化,来我们这边体验打麻糍、磨豆腐、竹竿舞、滚石磉等。”

雷思敏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制作声音明信片,“不仅仅录制自然界的声音,也会录一些畲族歌曲。我们每个村基本上都有村歌,我想把这些村歌制作成声音明信片。”

新闻链接

畲族

畲(shē)族,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

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的族称。畲,意为刀耕火种。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话完全不同。

文/闫春旭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火火的“乡村赛事”,醉了农人美了贵州
光明日报 2023-08-14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青年人才成为创客主力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11-01
贵州榕江新农人:手机成为新农具 数据成为新农资 直播成为新农活
中国青年报 2022-09-22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北京日报 2022-04-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