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宣布,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为主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对无症状感染者继续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居家健康监测,给予相应服务。
当初“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出现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就引起过一些议论,现在公众对“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这一话题的热议,可以看做是此前议论的延续。从有利的方面来看,根据症状有无对感染者进行区分,利于将医疗资源优先用于有症状感染者,并可提升民众对于该病毒狡猾特性的认识——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却能传染,是潜藏在身边的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概念的引入,对疫情防控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因此被业界和社会普遍接受。
也有人认为,症状有无全凭个人感受,而个人感受无法量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比如一个感觉迟钝或对身体不舒服不太在乎的人,可能对于比较明显的症状也表现出无感;相反,一个敏感或“娇气”的人,个人对症状的描述可能比较夸张,甚至会无中生有,出现“心因性不适”。因此,有无症状全凭一张嘴,有时候数据缺乏准头。
从专业角度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之说,并不缺乏相似的例子。比如乙肝病毒就存在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之分,这种区分,在乙肝防控、诊疗,甚至在消除乙肝歧视等方面,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流行早期和中期,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新冠歧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将无症状感染者单独分出,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至于分出之后数据是否准确,这其实是不太重要的技术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数据调整来纠偏,而且能够做到误差不影响效果。
也要看到,我国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但对包括这一数据在内的疫情分布与走势,依然应该强化科学研判。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下一步的防疫决策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此外,无症状感染者不仅具有传染性,而且暗自传播,更难以防范。以前公布这个数据,便于民众远离无症状感染者,现在不公布这个数据,有人难免担心,自己如果一头扎进无症状感染者人群里,也可能完全不知情,疫情因此而得到快速传播。解答社会困惑,纾解焦虑情绪,除了要做好疫情趋势判断外,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医疗可及、咨询有道,用足够的物质、优质的医疗服务等,为未来注入确定性,消除形势变化给民众带来的不安。
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恢复正常生活再进一步。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不能舍弃,对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等指标影响重大的疫苗接种,也应抓紧实施。病毒虽然变得不可怕,但它早期的可怕“画像”,仍然深深地印在民众的脑海里。解除思维慢性的缰绳,走出疫情带来的心理阴影,才能对“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等新举措有科学理性的认识。
既不焦虑,也不懈怠,正是对待当前疫情的正确姿态。
文/秋实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