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院路前沿技术沙龙活动圆满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4 20:51

12月14日,2022年学院路环高校国际科创带前沿技术沙龙“生态农业与食品健康”专场活动在线上举办。至此,全年12期系列专场活动圆满收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廖小军,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匡华,大河创投董事总经理徐尚悦,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成果转化处处长、“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助理秘书长杜新峰,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氪星创服董事长董博及相关科技领域高校专家、科技工作者、部分高校师生代表线上共同参加。

杜新峰在致辞中表示,前沿技术沙龙开展以来,邀请多位专家学者、青年导师、科技工作者就不同领域、不同主题、不同视角分享自己的技术观点,让更多优质科技内容在学院路地区产生了新的交流碰撞与价值沉淀,推动了高层次科学人才社群建设,形成了科学交流、产业促进、成果转化、科普联动的良好效应。未来,“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将持续发挥组织平台优势,服务好广大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为各位在创新创业路上做好后备支撑工作,推动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融合,促进各类产业创新资源精准对接,有效激发专家人才势能,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对接、高端对话等各类活动,更好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和热点行业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在主题分享环节,廖小军围绕《食物生产加工方式变革与创新前沿》作主题报告,梳理了全球食物供给不足、食物供应链上损失浪费严重、营养健康和食品多元化需求迫切等问题以及当前国家战略布局导向,分析和展望了未来食品热点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他表示,以无土栽培、单细胞培养、生物催化等为基础的植物工厂、细胞工厂、化学合成等新型食物生产方式成为传统食物生产系统的有力补充,加之对食物新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实现可持续的食物供给。未来根据食物加工特性和市场需求,将通过最少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等合理加工方式,来实现原料减损、节能降耗、增值开发、清洁标签等。廖教授还介绍了超高压非热杀菌、植物基替代肉加工两项前沿创新技术。

匡华作了题为《手性纳米化学与食品健康》的分享。面对农药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生态及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匡华教授从手性构象的研究意义出发,提出手性纳米佐剂应用于新型绿色纳米农药的实例,对TMV能有效杀灭。基于手性依赖的差异性免疫响应机制,还创新应用在新型疫苗佐剂研发中,更好支撑养殖业健康发展及动物源食品安全。她表示,纳米技术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也希望手性纳米佐剂的研究能对我国保护性疫苗的研发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徐尚悦围绕《食品科技行业投资展望》作分享,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替代蛋白行业发展情况及投资趋势。她结合投资经验讲到,对于替代蛋白行业的供给侧驱动因素,技术的演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已经使得“商业上具备可行性”,并讲解了替代蛋白行业在植物基肉、细胞基肉、发酵基肉、昆虫基肉四条主流技术路线上的创新应用及代表性企业产品。她提出,国际领先的食品巨头与投资者均参与到这场农业食品科技领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技术和服务应用其中;同时,也希望能在合成生物、生物育种领域发现更多优质企业项目,为国家食品科技进步提供助力。

据悉,前沿技术沙龙是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全球创新街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服务板块,是学院路环高校国际科创带建设的品牌活动。沙龙由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36氪集团氪星创服协办,“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指导,氪星创服园区科协等单位支持。2022年度举办的12期专场活动中,先后邀请到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信通院、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航投资、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启迪控股、华为云等单位的30余位杰出专家代表,围绕基础科学、数字技术、智慧城市、航空航天、双碳发展、生物医药等国际化前沿技术与热点产业作主题分享,为地区学术交流、人才链接、社区科普、科技传播提供了创新平台,促进营造地区科技创新氛围和科普学习环境,为学院路地区创新街区建设注入了强大“智核动力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