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野味并非“营养佳品”,更多的是安全隐患
马上营养 2022-12-08 17:30

在古代饮食生活中,吃野味是人类生存所需。但是,在食物供给丰富、充裕的今天,吃野味是一种陋习。

很多人吃野味,一方面是对野味营养价值的错误认识,认为野味来自天然,没有经过人工饲养,是天然的“大补食物”、“营养佳品”,如蛇胆明目、穿山甲肉有助于缓解风湿等。

另一方面是在商家驱动下的猎奇心理、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等,认为食用昂贵的野味,似乎更“有特色”、“上档次”,是一种能力和特权的象征。

野生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最重要、最珍贵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常年生活在野外,生存条件复杂,加上安全检疫程序缺失,导致了野味更容易携带各种病菌微生物,大大增加致病的风险。在野生动物中,可以检测出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

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例如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和野生动物有关。已知能够感染人类的病原体有1400余种,其中近60%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均来自于动物体内,如蝙蝠可携带130余种高致病性病毒。

食用野生动物具有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据有关资料报告,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亿计的野生动物被非法捕猎用于交易和食用。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类在内的陆生野生动物。此外,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禁止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品交易场所、网络交易平台,为违法买卖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提供交易服务。

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而言,“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重点就是“管住嘴,防止病从口入”,不吃新奇、不吃野味,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普及相关知识,为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不购买、不食用野味,摒弃吃野味的陋习。让“拒绝野味”成为基本常识,让拒食野味成为餐桌文明新风尚,推动大家共建文明餐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拒绝野味交易。

外出就餐,如果发现酒楼、饭店、民宿、食堂等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加工、出售或提供原料加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我们要勇于制止这种行为,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要时刻保持敬畏大自然的心态,摒弃饮食陋习,抵制食用野生动物,推动餐桌文明新风尚。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消失的野味在网上卷土重来 多措并举禁食野味
法治日报 2024-04-25
社交平台野味随便交易 直播打猪猎鸟售卖工具 消失的野味在网上卷土重来
法治日报 2024-04-22
平台上有人售卖野保动物直播狩猎,消失的野味卷土重来
法治日报 2024-04-22
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食用野生动物或宠物拘留10到15天
澎湃新闻 2020-05-22
朱列玉代表建议:食用野生动物或宠物拘留10到15天
澎湃新闻 2020-05-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