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关于艾滋病的这些误区,你信了吗?
人民网健康 2022-12-05 11:30

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为对艾滋病认识不够深入,有人仍谈“艾”色变。人们除了要提高艾滋病防患意识,还应走出艾滋病的认识误区。那么,关于艾滋病,大家容易陷入哪些误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误区一:感染HIV后初期一定会有症状

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部分患者在感染HIV的2至4周后可出现艾滋病急性期症状(发热,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但一般较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然而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最长可达15年。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是有传染性。

误区二:日常接触、蚊虫叮咬等会感染HIV

由于HIV无法在体外长时间生存,因此日常生活接触,如与HIV阳性患者共同就餐、饮水、接触物品、拥抱、握手等日常行为并不能构成HIV的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会感染HIV。

误区三: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意味着绝对安全

艾滋病抗体检测阴性并不意味着安全。除了未被HIV感染的健康人群外,以下人群也可能出现抗HIV抗体阴性,并建议这类人群三个月后进行复查:

1、机体已经被HIV感染,但目前处于窗口期,体内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可被检测出来的抗体的患者。如若复查的结果仍是阴性,则基本可以排除感染HIV的可能。

2、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服用降低免疫功能药物的患者,可能延长窗口期,但是延长复查时间或者增加复查次数还是可以查出的。

误区四:感染HIV意味着宣判死亡

感染HIV并不意味着宣判死亡,对于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通过长期吃药就能抑制艾滋病毒。尽管暂时还没有办法完全治愈艾滋病,但是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使病毒长期得到抑制,与正常人并无明显差别。

误区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法生育健康的宝宝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监控产程及科学喂养的条件下可以有效避免后代感染HIV,具体做法包括:

1、HIV感染的男性患者可以通过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达到持续病毒抑制后,在排卵期进行自然受孕,这种情况可大幅降低伴侣间传染的概率。

2、HIV感染的孕产妇可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和孩子均继续用药。分娩过程最易导致母婴传播,因此HIV没有被控制的孕妇可采取剖宫产降低传播风险。产后应避免本人哺乳,可选择人工喂养或安全的母乳进行代替。

来源:人民网健康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艾滋病性病防控|高危行为后,有“后悔药”吗?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03-03
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一文告诉你检测办法
健康上海12320 2023-12-07
关于艾滋病,你需要知道这3句话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12-02
一起吃饭工作学习会传染艾滋病吗?
马上营养 2022-12-05
关于艾滋病的这些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科学辟谣 2022-1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