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就“肉跳”是怎么回事?警惕:有些肌肉跳动不“单纯”!
大众医学杂志 2022-12-01 19:30

工作紧张、情绪激动、疲劳过度时,有些人会出现面部、四肢等部位的肌肉跳动,通常持续片刻就会恢复正常,一般无大碍。但如果频繁“肉跳”,就要警惕疾病可能。哪些疾病会引起肌肉跳动?何时需要就医?

什么是“肉跳”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具有收缩功能。数条或数十条肌纤维聚集在一起,被一层结缔组织(肌束膜)包围形成肌束,许多肌束组成一块肌肉。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肌肉跳动和震颤、痉挛等混为一谈,其实是有区别的。

肌肉跳动

肌束颤动,俗称“肉跳”,是指肌肉静息时自发放电引起肌纤维收缩,出现颤动。轻微的颤动,人能感觉到,但肉眼看不到;较明显的浅表肌肉跳动,肉眼可见。肌束颤动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多见于眼睑、四肢等。

震颤

震颤,俗称“抖动”,因肌肉不自主地反复收缩和松弛引起,是一种有节律的交替摆动动作,常见于帕金森病、甲亢等患者。

痉挛

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突然发生不自主的、较大幅度的强烈收缩,常伴疼痛,可导致功能障碍,多发生在面部、四肢等,如面肌痉挛、腿抽筋等。

生理性“肉跳”莫紧张

紧张、焦虑、激动时,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肌肉疲劳时,大量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兴奋性物质的饮品时,都会出现生理性肌肉跳动。这类肌肉跳动在休息或情绪改善后会好转,称为“良性肌束颤动”。

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经历,只是平时不在意而已。过度焦虑、恐惧的心理可导致肌束颤动频繁发生,且范围扩大、程度加重。

不“单纯”的“肉跳”须警惕

疾病引起的肌肉跳动多见于周围神经及神经根病变、运动神经元病等。“肉跳”只是其中一个症状,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往往伴随其他多种表现。

周围神经及神经根病变

腕管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等造成周围神经卡压,颈椎病、腰椎病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都可引起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的肌肉跳动,常伴麻木或疼痛、肢体无力等,进展较缓慢。

此外,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可损害神经根的疾病,也可出现肌肉跳动。

运动神经元病(MND)

近年来,物理学家霍金、抗疫英雄张定宇、京东副总裁蔡磊、机器人科学家彼得等有影响力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经历引发关注,也使这一神经系统的罕见疾病逐渐进入百姓视野。

这是一组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而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渐冻症”。约70%的患者首先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伴相应部位肌束颤动,常从单手开始发病,患者无力持筷子夹菜、虎口肌肉萎缩,可感受或看到上肢肌肉跳动,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喝水呛咳等症状。

总之,发现“肉跳”不必紧张;如果频繁发生,且伴有其他可疑症状时,应就医检查。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嬿

编辑/陈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