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缓解实习焦虑内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7 07:14

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中国教育报》报道,DT财经近日发布的《2022实习态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在校生都有过实习经历,其中大多数人实习过1—2次,有3—4段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占比7.9%。

一些大学生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实习,还有一些中介给学生兜售“有偿实习”机会,花钱可获得大厂实习经历。对于实习,要重视的是从实习中获得的经验、成长,而不是刷实习经历,更不能在实习上弄虚作假,花钱买来的实习经历,非但不能为择业加分,还可能成为不诚信的人生污点。

大一可以不可以开始实习,要看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学生学的专业。如果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教育的侧重也是技能培养,那从大一起找实习机会,进行实习体验,无可厚非。如学商务英语、酒店管理的学生,在大一时去找相关实习单位,也会受到企业欢迎。但是,如果大学实行通识教育,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从大一开始实习就有些操之过急,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如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基础学科的学生,就难以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

怎么选择实习,要结合大学生的整体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有的大学生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选择“随大溜”,同学去实习,自己也去实习,但由于实习的动机、出发点不同,实习的收获也不一样。选择在大学毕业时创业、就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去寻找实习机会,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市场,促进毕业时的就业、创业。而准备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进行实习,就与大学生涯规划不符合——对这些学生来说,研究生招生单位更看重的是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科研经历。

每个大学生要有相对清晰的大学生涯规划,实习是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实习的时机和内容。为此,大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我国教育部要求每所高校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就应该发挥指导学生进行理性规划的作用。

首先,大学生实习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业,逃课花时间到校外实习是得不偿失的。不少人反对大学生大一就开始实习,因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

其次,不能功利对待实习。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简历好看而去实习,甚至花钱买实习机会。有社会中介机构与大企业的内部人士里应外合,一方面向大学生灌输实习多么重要的观念,一方面兜售大企业实习机会,通过运作收费实习牟利。这样的实习既破坏公平的实习竞争,又导致实习失去应有的价值,值得引起警惕和反思。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看求职者有无实习经历,但与专业学习脱节的实习,以及只是刷经历的实习,并不会为求职者加分,反而可能减分。有的大学生求职者简历显示,自己在求学期间有十几个不同企业的实习经历,就难免引起用人单位怀疑。如果求职者在面试中展现的能力,与他所称的实习经历不符,很可能被质疑是走过场、搞形式,甚至弄虚作假。

大学生选择实习,要重视实习的内涵以及对自己的能力、素质的提升。大学要帮助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做好大学时间管理,从提升能力、素质出发选择适合的实习机会。这也是缓解“实习焦虑”“实习内卷”的关键所在。

文/蒋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上海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24万人 大学生求职实习 真的要从大一开始?
解放日报 2024-05-31
中职生生涯规划教育走进大学
中国教育报 2024-03-27
32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南方电网完成实习
中国新闻网 2023-08-15
约40位香港大学生将往深圳金融机构实习
中国新闻网 2023-06-06
广州举行“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实习招聘双选会
广州日报 2023-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