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孙秋月回归舞台:演绎人物,现在是最好的时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6 22:43

11月13日,由2022年中关村舞剧节的“舞蹈家专场”品牌策划与打造的《舞剧中的舞蹈家专场》在天桥艺术中心落幕。此次“舞蹈家专场”展演的内容来自数部舞剧的精华部分与浓缩片段,其中在《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曹雪芹》两部舞剧片段中,观众见到了久违的舞蹈家孙秋月。

当晚,孙秋月分别呈现了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两位历史名人的爱人,两个角色不同的状态被孙秋月拿捏的恰到好处,尤其是在《曹雪芹》的片段中,孙秋月和搭档在一个宽度仅一米的斜梯上舞蹈,两人凭借着高超的舞台表现力和掌控力征服了全场观众。

“在宽度只有一米的舞台上表演难度是很大的。”孙秋月告诉记者,在舞台上打了灯之后,周围基本是看不见的,只能凭感觉跳,“这个过程考验的是演员的基本功和心理状态,因为大量的托举和旋转需要再一个小小的方块上完成,不能有任何失误,这就需要演员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把身体发挥到极致。”

都说舞蹈的基本功,很多人都认为要从小练起,但孙秋月是个例外,“一般孩子从5、6岁就开始学舞蹈,我到10岁才开始学。那个时候父母觉得我很瘦小,觉得应该让我去学一项激烈点的运动,可以把形体也练习一下。”虽然开始的晚,但孙秋月的天赋极好,老师觉得她很适合跳舞,而且每次有学校来选演员,孙秋月总能被选中,“这无形中给我增加了自信,就好像我天生应该走这条路。”

1998年,孙秋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当时我的梦想就是考进军艺,当梦想实现的时候,我掐自己的脸蛋才相信这是真的。”部队生活让孙秋月得到了很多的锻炼,那段生活至今影响着她。“与其他学校孩子们七点多起床上课不同,我八点上课的话,六点就要起床,整理内务、打扫卫生,一切的要求都是军事化的,这样的环境让我更加自律,而且做事情很有原则,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在校期间,自律的孙秋月刻苦训练,表现突出,还没毕业就参加了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并获得了中国古典舞少年女子组表演二等奖。2003年10月,她分配到了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此后,更是屡屡参加舞蹈大赛,凭借舞剧《红高粱》荣获艺术节“文华大奖” “五个一工程奖”、个人表演最高奖“文华优秀表演奖”;舞剧《三家巷》荣获“荷花杯剧目金奖” “精品工程奖” 、个人表演最高奖“评委会特别大奖”等,由她担任领舞的舞蹈《飞天》荣获“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节目一等奖”……各种奖项和荣誉纷至沓来,并没有让年轻的孙秋月飘飘然,相反,她有着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冷静和淡然,“奖项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其实每次上台之前我都会很紧张,尤其是面对那些高强度的技术性的演出,更是心要提到嗓子眼里,但是我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反复磨合之后,我好像对很多事情都会有一个预设,这些比赛成绩都是我平时一点一点积累获得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出来的,所以心态比较平和。”

2014年,借调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担任创演系舞蹈教员。孙秋月将工作的重心逐渐偏移到了讲台上。随着宝宝的出生,孙秋月更是暂别舞台。直到2021年,孙秋月通过舞剧《张骞》重回大众视野。2022年11月,她登上国家大剧院,在舞剧《曹雪芹》中再度展现曼妙轻盈的舞姿。

都说舞蹈演员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是吃青春饭的,但在孙秋月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回归舞台,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意味着童子功又要重新来一遍,不得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身体机能,包括韧带和骨头都发生了变化。可能以前我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活动开,现在我需要30分钟才能活动开,这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你要比原来付出2倍、3倍,甚至可能10倍的努力,才能恢复到你想象中的状态。但我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想做,就能达到预期。” 几部舞剧下来,导演们都对孙秋月非常满意。

在孙秋月看来,做母亲对舞蹈演员体会角色更有助益。“当了母亲之后,我觉得情感更丰富了,对感情的处理更敏感了,可能原来更多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想象和借鉴,但是有了宝宝之后演这种戏,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对我这个年龄的演员来说,演绎人物可能是最好的时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