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封控区血透支援队已为15名患者透析
南方日报 2022-11-15 09:05

11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教职工党支部宣传委员、医生杨荟接到广州海珠区卫生健康局来电:“今晚有4名患者需要做血透,麻烦尽快安排!”电话那端的声音干练但急促。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她第一时间响应:“请您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近日,按照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名医生、6名护士快速响应、火速集结,组成一支特殊的“265”血透支援队伍,携带5台便携式血透仪和一批防疫物资,进驻“核心密接”血透患者定点医院——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荟担任队长。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人工肾”,一旦出现延误治疗,极易出现高钾、心衰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

很快,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迅速适应海珠区封控期间的特殊治疗条件,连夜为4名患者开展血透治疗,从防疫筛查、病情评估到上机、透中观察、更换置换液等一系列操作,直到次日凌晨5点才顺利完成治疗任务。结束后,队员们抓紧进行环境消杀、清点物资、准备器材,为接下来的“战疫”做足准备!

“因为你们在,我这心才定下来!”接受完血透治疗的郑婆婆满眼感动。

11月12日,医护人员开始实行弹性排班,同时与海珠区卫生健康局、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紧密沟通,对次日透析患者居住地封控情况进行摸底,以便更高效安排治疗。考虑到血透患者都是来自海珠区封控社区,且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相对较低,大多以老年人为主,医护人员根据每一名血透患者的病情特点,精准实施“一人一策”。

“一年52周,每周2—3次,每次上机4小时是血透患者的日常生活。”杨荟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让管控区内的更多血透患者得到及时透析治疗。”

一台台血透机,一根根透析器,在医护人员的精准操控下,顺利守护着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截至11月13日晚24时,这支特殊的血透支援队已帮助15位患者顺利开展透析治疗,总治疗时长60小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文/钟哲 汤品洁 刘文琴 朱清华 陈文雨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京首家24小时“血液透析”中心新店开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9
缓解排队烦入院难等问题 这些优化就医流程举措打了个样
央视新闻 2024-01-07
畅通“生命源”的“知心大姐”:白衣作甲为血透患者撑起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23-05-11
什么是血液净化?为什么每次透析都要透够4个小时?
民航总医院 2023-04-21
广州尿毒症患者首试居家治疗:白天工作,夜里睡觉时可腹透
南方都市报 2023-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