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店来一杯手冲咖啡,吃完创意点心,抬脚就能接受中医问诊……最近,京城老字号白塔寺药店办起养生咖啡馆“耀咖啡”,试营业期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慕名前往。类似的中药店跨界卖咖啡,或者奶茶店和咖啡店增加“中医养生”类饮品,近来已成为一种新时髦。不少消费者在享受“养生”饮品奇妙味道的同时,也好奇是否真能有“疗效”。(11月3日《北京日报》)
对于这种独特的创意,很多人表示肯定与赞赏。中药加咖啡,口味很独特,总有人会喜欢。在喝完咖啡等饮品后,还可能让中医号脉诊病,甚至进行按摩、针灸、正骨等治疗,可谓一举多得。有顾客感叹,“一楼咖啡、二楼养生,太适合约上姐妹们来个养生局了。”此外,中药和咖啡跨界融合,让更多人走近中医、了解中医,也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
另一方面,社会上对此也出现不少质疑之声。比如有顾客对这类“养生咖啡”能否视作正常饮品感到担心,质疑“咖啡里加一点儿中草药就能保健养生?这种新潮的饮品尝一两次可以,不知道多喝会不会有副作用。”也有顾客表示不解,“网上经常看到某中医说要少喝咖啡,但是中药店都开了咖啡厅,真不知道该信谁”。咖啡属西式饮品,中药属中华传统瑰宝,两者混搭,的确让一些人一时难以接受。
法无禁止即可为。市场创新只要既不违反法规,又不与公序良俗相抵触,就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但新生事物通常还不够完善,甚至可能暗藏缺陷,发展具有不确定风险,一不小心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对于此类创新,应给予审慎包容,谨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
药品和饮品放在一起经营,首先要防范两者相互跨界影响。一方面,即使咖啡等饮品当中放入了枸杞、益母草、罗汉果等熬制的中药浆,也决不能宣扬“疗效”,否则就涉嫌违反广告法。另一方面,“月子中心在鸡汤内加党参被罚3万元”等教训也应该汲取,未被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中的中药一旦加入饮品并进行经营,同样涉嫌违法。
还要看到,在药店里经营其它商品,要避“瓜田李下”之嫌。过去一些药店暗自摆卖生活用品,并通过刷医保卡进行套保。倘若中药店默许顾客将养生咖啡等饮品当作药品刷医保卡结账,这样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不易觉察。一旦如此,就会导致信用塌方,并引发医保部门的强力监管,此创新将难以为继。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民间俗语,用以警示一些事物擦边、搭界容易导致的风险。中药店卖咖啡等饮品,由于养生和治病只隔着一层薄纸,纯中药和“药食同源”的中药难以分辨,刷银行卡和刷医保卡只在一念之间,不小心就可能越线过界,面临“湿鞋”的风险,理当慎之又慎。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