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天宫对话,点亮东盟青少年的“航天梦”
新华社 2022-11-03 13:00
“在空间站想吃蔬菜水果怎么解决?如何加热饭菜?”“每天需要睡几个小时觉?”“太空里有细菌吗?生病了怎么办?”“女航天员需要锻炼多少个小时才能上天”……带着对太空生活的想象和疑问,东盟国家的数百名青少年11月1日通过网络视频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一场“天宫对话”。

11月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公学的学生向中国航天员提问。来自东盟国家的数百名青少年11月1日通过网络视频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一场“天宫对话”。

11月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公学的学生参加“天宫对话”活动。这场天宫对话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主办,在北京设立主会场,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设立分会场。

11月1日,在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塔吉格市,当地中学生参加“天宫对话”活动。对于学生们提出的五花八门问题,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都一一予以耐心解答,并分享了他们在空间站里的工作生活情况:中国空间站里有饮水分配器和热风循环加热器,可以喝上热水和吃上新鲜热辣的食物;尽管在太空中每90分钟都能看到日出日落,航天员们还是保持每晚7小时的睡眠……

11月1日,在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塔吉格市,一名女士在“天宫对话”连线现场拍照。在菲律宾分会场,马卡蒂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珍妮尔·迪玛尤加有幸得到直接向中国航天员提问的机会。她的问题聚焦于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感知时间以及太空环境对身体的影响。航天员蔡旭哲回答说,在太空中有智能显示单元,还有手机电脑等设备能够显示时间,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按照北京时间来安排管理。处在微重力的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会造成人体心血管失调、骨丢失和肌肉萎缩等。为了减轻失重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采用体育锻炼、药物等方法来防护。为此,他们从地面上带来了很多设备,例如企鹅服、自行车功量计、拉力器等。

11月1日,泰国曼谷玫瑰园中学的学生参加“天宫对话”活动。在泰国分会场,13岁的男孩希瓦丁第一次听到这些“只应天上有”的奇特经历。就读泰国玫瑰园中学初一的他腼腆地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刻。我的梦想是成为航天员。能够与远在天际的航天员对话,我感觉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文字/新华社记者 王晓薇 汪艺 陈家宝

摄影/乌马利 拉亨 新华社记者朱炜

编辑/杨小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