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72年前,一位哈萨克族老人为抗美援朝捐飞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6 09:00

72年前抗美援朝的时候,以个人名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但还有一位捐赠飞机的人却鲜为人知。我在当地生活多年,也没有听说过,只在近年才有耳闻,得知他是一位哈萨克族老人,时任新疆塔城地区行署专员,名叫巴什拜。数年前我返疆探亲时,结识了老人的后人——巴什拜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的讲解员加依娜,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家族中这位长辈的故事。

巴什拜与女儿

曾外祖父巴什拜的故事在家族中口口相传了下来

每年的10月25日,这个日子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年是72年啦!这一天在我们家特殊一点,会比别人家多些纪念意义。为啥这个样子说呢?因为我的曾外祖父在抗美援朝时期给国家捐献了一架飞机。

曾外祖父的全名是巴什拜·乔拉克·巴平,以前叫把斯拜依,现在统一翻译为“巴什拜”,1889年出生。他与我是四代人:巴什拜——姥爷——母亲——我。他上个世纪50年代就去世了。因为走得早,我没有见过他,我妈妈也没有见过他,但他的好多好多事迹,在我们家族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了。

我叫加依娜,1981年出生,是塔城地区裕民县巴什拜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的讲解员。就是在做讲解员的过程中,以前对先辈情况一知半解的我,遍访众多亲戚,查阅文字资料,做了许多功课,逐渐对曾外祖父巴什拜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了解,并深深被震撼。

巴什拜(前中)与家人

1951年,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战斗得很激烈,也打得好。我们远在新疆,那时候铁路、飞机都不通的,当时苏联与我们关系很好,他们的通讯发达,加上塔城距离边境线近,所以好多情况是通过他们那边知道的。

消息虽然知道得晚了点儿,但基本是好事情:今天消灭了多少敌人,明天又攻下了什么山头。那时两国边民来往比较方便,有时候放羊时,一个好消息就传过来了。牧民们就吹着口哨,扬鞭催马在草原上尽情撒欢。过几天我们的报纸来了,把战斗过程写得很详细,牧民听着笑着,粗糙的手掌都拍红了,他们还大声喊着:“加克斯!加克斯!”(哈萨克语“好”)

但抗美援朝战斗的残酷,我们也知道了好多好多。听说美国的飞机、大炮、坦克,又多又先进,咱们志愿军吃了不少亏。我们草原上的人,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巴什拜展览馆

“这个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我捐一个,你们算一下要多少钱?”

巴什拜捐献飞机这件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那是1951年8月中旬的一天,当天日头很毒,作为专员的巴什拜坐着马车来到“红楼”准备开会。红楼是俄罗斯风格的一栋二层红砖楼,是一位俄籍商人于1910年建造的,老早是一家私人贸易公司,后来做过医院、《塔城日报》社址和行署办公地。曾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赛福鼎,上世纪30年代时就在塔城日报社工作过。“红楼”有110多年历史了,现在是塔城民俗博物馆,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红楼参加会议的还有解放军干部、政府职员、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共有七八十人。会议开得很热烈,主要议题是维护稳定、加大牛羊等牲畜出栏率,以支援祖国各地。在说到抗美援朝话题时,巴什拜第一个发言,他说:“听说在中国东北边上,有一个很坏的敌人,在咱们邻居家里打仗,就要打到咱们国家边境了。如果打过来,麻烦就太大了。敌人来了,我们咋办?人员哪个地方躲呢?牛羊哪个地方吃草呢?这个样子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干掉!”

说到支援的时候,巴什拜更是慷慨激昂,他大声说:“我们大家都要行动起来,把好吃的好穿的好喝的海麦斯(哈语‘全部’)拿出来,支援前线,支援我们的战士。一个事情我要特别讲一下,听说美国有个很厉害的东西,就是天上飞的那个武器,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我们国家也要有这个东西嘛!但是,现在国家不富,买不了更多的这个东西。现在我保证:这个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我捐一个,你们算一下要多少钱?”说话时,他唇上的两撇胡子也随着气流不停地抖动着。

他一讲完,会场就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回族和汉族等民族语言的“好!好!”喝彩声不断,驻军代表也高声称赞巴什拜的爱国举动。

巴什拜口中最厉害的武器,就是美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当时它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速度快,火力强,机动性能好,而且美国的飞行员很多都参加过二战,与德国人、日本人较量过,战斗素养高,作战经验丰富。而新中国的空军呢?这个情况大家都知道的吧,我也不详细介绍了,总之一句话:中国空军才起步,很弱小,但即使在双方悬殊的条件下,年轻的新中国空军也是不怕的,打下了不少敌机。

巴什拜说要捐飞机,是有底气的

巴什拜说要捐飞机,是有底气的。由于从小吃苦耐劳,善于经营,他积累了大量资产,是当地有名的“富人中的富人”。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鼎盛时期,他家仅羊就达到了25000多只,还有数不清的马、牛和骆驼。当时有个说法,总面积为11万多公顷的巴尔鲁克山“半个山上跑的都是巴什拜的牛羊”。

巴什拜是一位富人,但又是新中国人民政府的公职人员,他有实力,更有一份热爱国家的情怀。他要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议论都有,大部分是相信和支持,也有怀疑的声音。但他不管这些,他的脾气就是“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下去”!

为了捐献“天上飞的最厉害的武器”这项伟大工作,巴什拜先把属于自己的各个牧场的牛羊马等牲畜做了统计,然后通过自己多年做贸易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向商家表达了想要大量出售牲畜的意愿。不少人感慨他的义举,给予了许多支持。那段时间,巴什拜抱着病体,整天到处拜访。有时为了多跑几家,常常一天只吃一两顿饭。有一次他晚上11点多才回家,累得坐下后半小时没说一句话。而国内这边,百废待兴的人民政府也全力配合,把这项工作当做最主要的事情来抓,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各方面一路绿灯。

当时,在巴尔鲁克草原、吐尔加辽草原、江布拉克草原等夏牧场,到处都是巴什拜派出的洽谈生意的人员——大家都在为抗美援朝操心着。

在当地,像巴什拜这样的“大富人”很少,所以小批量的牲畜交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是几匹马、几头牛,稍好些的也就是十多匹(头)的,如果有个二三十匹(头)的交易量,那就是很好的成绩了。但巴什拜告诉手下:不要嫌弃小的买卖,虽然大家知道我是为支援志愿军的,但咱们一定要公平买卖,不要让别人吃亏。

有一次,巴什拜得知边境对面有一个涉及上百匹(头)牲畜的交易,为表示尊重,他亲自出面与对方商谈。起初,对方的价格压得很低,但巴什拜也不“肚子胀”(生气的意思),杀羊宰牛设宴招待。席间,他详细叙说抗美援朝的故事细节,说战士们怎么样艰苦、如何流血牺牲,说得声泪俱下。对方被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打动了,最后以合适的价格完成了交易。

前线军情紧急,巴什拜这边也加快了速度。短短三个多月,巴什拜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事后统计,他捐献出4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另外加上黄金100两,之后国家按照物品价值折合外汇购买了一架战机送到朝鲜前线。后来了解到,志愿军飞行员听说是一位边疆少数民族老人捐献的飞机,很受鼓舞,部队为此还广为宣传呢!

“边疆少数民族老人捐飞机”的事件轰动了全疆乃至全国,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高度赞扬了老人的伟大爱国义举。在巴什拜的带动下,到1952年8月1日,全地区各界另外共捐献现金13亿多元(旧币)、骆驼122峰、马819匹、牛1664头、绵羊37600多只、山羊6400多只、大小汽车各一辆、摩托车一辆、黄金29.9两、白银46两、元宝24个。

2014年4月,与巴什拜捐献的同款战机,从北京荣归故乡裕民县。(塔城日报照片)

塔城是养育巴什拜的故乡

巴什拜捐献飞机的事情咱们暂且放一放。我把我们塔城的情况也简单介绍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吧。

塔城市是塔城地区行署所在地,在新疆的西北角,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口岸叫巴克图,距离市区仅10公里。

塔城最早叫“楚乎楚”。这里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有森林,四周还有山,况且这一带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又是冬夏牧场转场必经的天然牧道,交通便利。这里有许多泉水,其中有一个著名的泉形似碗口称“木碗泉”,蒙语为楚乎楚。

后来,随着衙署建立,城四周便有了商铺和民居。乾隆皇帝赐名“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绥靖意为安抚。因城的名字较长,官方文书用全称,民间则简称“塔城”,时间长了,官方也随民众习惯用“塔城”了。这实为蒙语和汉语合成的一个名称,也显示了新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

因为有雪山的恩赐,城周边形成了5条蜿蜒似琴弦的河流,所以塔城也有“五弦城”美誉。巴什拜的故乡裕民县属于塔城地区管辖,距离七八十公里。

1925年,塔城开办了新疆第一所女校。到1946年,兴建了以当时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名字命名的莫洛托夫学校,后来改为塔城第四中学,如今是俄罗斯民俗与教育史博物馆。上世纪40年代,大作家茅盾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西行记》,老红军贺子珍也是从这里过巴克图口岸去了苏联。当年被迫退往苏联的部分中国东北“抗联”战士和东北军残部,也是从这里回到中国的。

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塔城最流行的乐器是手风琴,现在还有一座民间手风琴博物馆,有上百架,年限从几十年到数百年不等。

1942年(民国31年)大桥建成典礼

捐飞机的壮举非一时冲动

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塔城,对巴什拜人生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他捐飞机的壮举也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的。

巴什拜出生在距离塔城市70公里的裕民县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原名叫巴依主玛。在他成为名人后,社会演绎着他的故事,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做了一个梦:有一个白胡子老人说:“你儿子将来一定会有福气,但他必须要叫巴什拜,那样他就会成为‘富人中的富人’。于是,他便改名为巴什拜了。”

巴什拜先后育有三儿两女,但其中两个儿子幼年因病夭折,只剩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30岁时,巴什拜从家族中独立出来,得到150只羊和一群马,开始经营牧业。

巴什拜对培育良种有着浓厚兴趣。年轻时就经过多年摸索试验培育出了一种新品种的羊,这种羊膘肥体壮、成熟期早,被人们称呼为“巴什拜羊”,至今仍是新疆著名的优良品种。

巴什拜的扶贫济困也是远近闻名。每年秋天,穷人们经常到他家,期望能得到帮助,而巴什拜通常都会慷慨相助。曾经有一位老太太,一生孤独,没有人知道她是哪里人,长期以乞讨为生,她因精神上受过刺激,整天在街上游荡,但只要饿了、渴了、冷了,就跑到巴什拜家门口。开始,巴什拜的管家不管不问,后来巴什拜知道后批评了管家,每次都给老太太许多吃的用的。时间一久,他觉得对方年纪大了又没有一个居住的地方,便把老太太收留在家里,成了他家的一员。还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也来要羊,却被巴什拜狠狠训了一顿,但最后还是给了他几只羊,鼓励他要吃苦耐劳,不要懒惰。

实际上,巴什拜的大义很早就体现在奉献社会上了。早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他就捐献过良马200匹、小麦42石。1940年,曾为苏联红军捐赠了鞍具齐全的战马500匹。1949年11月,他又给刚刚来到塔城的人民解放军赠送了2吨粮食和40头牛,解决了军队的燃眉之急。

80年前的巴什拜大桥(当时叫“把斯拜依”)

除军事方面外,巴什拜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火热心肠。早在1935年,他就兴办了裕民县第一座九年制学校;1937年修建了塔城人民俱乐部。这些捐助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对开化地方民众具有重大意义。解放以后,巴什拜热烈拥护新政权,又捐资兴办了塔城第一座水电站、塔城人民影剧院、塔城高中等。

巴什拜大桥,也是塔城和裕民百姓至今不忘的。两地之间有条也木勒河,上世纪40年代,也木勒河水很大,影响交通。1941年,巴什拜决定出资建大桥。9月1日开工,1942年7月31日竣工。这是一座木质桥,全长87米,宽6米,载重量25吨,极大地解决了两地的交通,百姓亲切叫它“巴什拜大桥”。大桥一直沿用到上世纪70年代末。后来为了保证安全,政府出资又在其边上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但民间仍称“巴什拜大桥”。

加依娜日日细心擦拭曾外祖父塑像

“我们为有这样的先辈而自豪”

1952年,身体一直不好的巴什拜辞去了专员职务。1953年9月,他随中央组织的各族各界人士参观团赴内地参观。到杭州后,却因风湿性关节炎引发了心脏病,于11月3日去世,享年64岁。巴什拜去世后,国家派专机将他的遗体运送回新疆。

各族各界人士将可敬的老人从乌鲁木齐一路护送至他的家乡塔城,安葬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脚下的切格尔河西岸切格村。葬礼非常隆重,老百姓自发组成的送葬队伍延绵不绝。1984年,国家拨款对墓地进行了重新修缮。1996年,政府在墓前立了大理石纪念碑一块,目前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和文化旅游的教育基地。

巴什拜老人远去多年了,我们这些后人至今仍平静地生活着,做各种各样的职业,跟其他百姓家庭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平凡和平淡。

有人问过我们:“巴什拜曾经非常富有,可却没有给你们后代留下什么财宝,你们埋怨他吗?”我们都摇头说:“我们只为有这样的先辈而自豪。”

老人一生扶贫济困和捐献飞机的义举,深受各民族群众敬仰,当地老百姓称他为“英雄”“巴什拜老爷”。

文并供图/林鲁伊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抗美援朝老战士、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段胜如逝世,享年102岁
广安门医院 2023-12-24
6个年轻人“超时空”寻找抗美援朝老战士
中国青年报 2023-08-25
《冬与狮》发布纪念日海报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冬与狮》首曝预告,钢七连血战到底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94岁抗美援朝老兵勋章满满,最爱的却是个糖果袋
扬子晚报 2023-07-25
观演|《一条大河波浪宽》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0
美丽中国 | 远山牧歌扬
新华社 2022-11-07
北京物资学院哈萨克族姑娘“圆梦”一线志愿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