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仍然是那个A股,但每年的明星基金经理总是变来变去,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城头变幻大王旗。对于投资人来说,大家都喜欢“追星”,喜欢买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其实,一个基金经理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时候,往往都是他所重仓行业的高点。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追求个别年度收益的极致化,并不是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为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健的收益,才能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基金经理为什么追求
业绩的“极致化”
目前A股市场的基金产品已经超过1万只,基金经理的业绩比拼,实际上早就已经白热化了。谁都想跑在前面,因为跑在前面做明星基金经理,不仅可以带来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幅提升,个人也可以做到名利双收。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基金经理很多时候便会重仓某一个行业,达到超配的状态,一旦市场的走势符合基金经理的持仓方向,业绩领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为A股市场的金融衍生品有限,基金只能通过做多才能赚到钱,所以要把业绩在某个年度做到排名靠前,基金经理最好的办法,就是高度重仓某个行业,这种极致化的持仓风格,带来的就是极致化的业绩表现。
如果后市走向契合了基金经理的持仓风格,基金的业绩就极致化的好。反之,如果后市的走向和基金经理的持仓风格相悖,基金的业绩就极致化的差。这也很好解释,为什么有些基金经理上一年度业绩排名靠前,但接下来的一个年度业绩排名就靠后了。
再高明的投资人,也是无法及时跟准市场演化的风格变动的,但如果某一个年度基金经理豪赌某个行业赌对了,基金经理就可以一战成名。即便是下一个年度业绩排名靠后了,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在众多基金经理中,持有人和市场知道了这位基金经理某个年度业绩很靠前。大家知道这位基金经理曾经是明星基金经理,知名度大大提升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反之,如果基金经理追求控制风险基础之上的收益,就不会轻易豪赌某个行业,他会讲究一定的资产配置平衡,不至于让自己暴露在很高的风险之下。这样下来,年度的基金业绩可能中规中矩,也许经年累月,这位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很不错。但很遗憾的是,市场和持有人还是对这位基金经理不了解,这位基金经理也不知名,甚至长期都默默无闻,远远比不上有些基金经理豪赌之后“一举成名天下知”,基金的规模扩张也远远比不上豪赌的基金。
市场其实忘记了另外一面,一些通过豪赌某个产业的基金经理,重仓的风格和市场的走势相反了,结果,年度排名极为靠后,但基金会以价值投资、投资需要耐心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回应持有人和市场,这种风格和行为,其实与公募基金的理念和初心是相悖的。A股市场不应该奖励某些基金和基金经理的“极致化追求”,甚至可以说是“极致化豪赌”,回到投资的本质和本源,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秉持的理性态度。
基金经理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到底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给持有人带来持续稳健的收益回报。持有人的最大理想,是通过买入基金后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是今年暴涨明年暴跌。把时间拉长来看,通过豪赌获取某个年度高收益的基金,往往长期业绩不行,因为这样的投资风格,本身就违背了投资的要义。
基金的最重要任务,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准,把持有人的钱做好资产配置。做资产配置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获取收益,如果通过重仓豪赌某个产业,还不如交给持有人自己去炒股票。所以,基金的主要功能,是首先帮持有人规避风险,然后获取收益。豪赌某个产业获取年度业绩排名靠前,不仅没有为持有人规避风险,反而还放大了风险,这显然不是持有人希望看到的。
对于持有人来说,与其持有一只业绩表现暴涨暴跌、波动性极大的产品,倒不如持有一只单个年度业绩排名也许并不靠前,但中长期业绩表现尤其好的基金产品,让客户获得安心回报,稳健收益。这才是持有人期待的基金持有体验。相反,那些波动性极大的基金产品,往往在业绩表现排名靠前时大肆营销,让持有人在高点买入,最终在市场的均值回归中让持有人套牢,基金公司赚钱了,但持有人没赚钱。
极致型风格的基金经理,不是一个理性的市场所期待的。毫无疑问,A股市场目前越来越理性、健康,不论是监管层的政策指引,还是投资者整体的投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监管层也在持续不断地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促进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也赚钱,主张提高基民持有基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极致型的基金经理,通过豪赌某个产业或行业,目的导向主要是个人和基金公司的规模扩张,而不是持有人的利益为先。
有鉴于此,如果某些基金经理通过豪赌某个产业获取了年度基金业绩排名靠前,持有人和市场应该打个问号,对这样的基金经理抱有质疑之声,而不是一味唱赞歌,大加表扬。那些通过做好资产配置,为持有人控制好风险,业绩排名领先,尤其是中长期业绩排名领先的基金和基金经理,才是市场应该表扬和鼓励的。
从根本上来说,A股市场和持有人需要的基金经理,是长跑健将,而不是短跑冠军,尤其是不需要通过豪赌某个行业获得的年度短跑冠军。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