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航天员在空间站轻松地喝到了两米吸管中的液体,那我们在地面上用同样长度的吸管喝起来是不是也一样轻松呢?”12日下午,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刚结束,北京钱学森中学实验室里,该校副校长、物理老师杨丽钧为初中学生们上起了辅导课。
学生刘梓宸一马当先,“我来!”只见他将饮料瓶放在实验桌上,将吸管一头插进瓶中,站上方凳用手抻着长管,深呼吸了几下,将吸管另一头含进口中,猛吸一口。“喝到了!也很轻松呀!”本来以为会与太空实验有什么不同的学生们有些困惑。
杨丽钧笑而不语,卖了个关子:“我这边还准备了一根更长的吸管,吸管的另一头放在了一楼,有没有人有勇气尝试一下?”“啊,这里可是二楼呀!”“会不会很难喝到?”学生们窃窃私语起来。学生吴金航站了起来,走到窗前开始迎接挑战。“加油!加油!”随着时间一秒秒过去,憋足了劲儿的吴金航脸微微发红,杨丽钧不停将头探出窗外,通报着管内液体的最新高度。“楼下的老师说,吸管里的饮料已经开始上升了!”“加油,吸管里的饮料已经快到窗边了!”这时,实验室里的加油声也热烈起来。几分钟后,已有些微喘的吴金航终于喝到了甜甜的红茶饮料。“老师,这次可太不轻松了!”
待实验室里的掌声平息下来,杨丽钧为学生揭秘:“我们身处重力环境,第一个实验中,空气中的大气压帮助了我们,让我们比较轻松地喝到了两米吸管中的水。”看着学生频频点头,她继续发问,为什么大气压在第二个实验中“失灵”了呢?她接着解释道,“随着吸管变长,进入管内的水柱越高,形成的水压越大,为我们喝水造成了阻碍;等长度到了10米以上,管内水压已和大气压差不多大,大气压已无法帮忙,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喝到管内的饮料。”学生们似懂非懂,杨丽钧却并不着急。“你们刚刚踏入物理学习的大门,未来还有很多类似有趣的现象,等待着你们去探索背后的原理。”
辅导课结束,学生石翔宇意犹未尽。“从事航天相关的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今天的天宫授课和地面对比实验,让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坚定了我内心的志向。”
除了“趣味饮水”的对比实验,杨丽钧还带领学校物理组的老师们准备了毛细现象实验。“从看到天宫课表我们就开始备课了,希望孩子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萌发科学探索欲望。”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