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莫高窟内实景拍摄,这部沪剧电影向世界唱出莫高精神
上观新闻 2022-10-08 19:28

由上海沪剧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新文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滕俊杰执导的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10月6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首映礼。

影片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以沪剧舞台剧《敦煌女儿》为蓝本,真实、细腻地呈现了“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在敦煌进行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五十多年感人至深的风雨历程,讲述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同时展现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9e960e1e1e7b49588af17c429bb0e0d0.jpg

用电影致敬

前不久,上海沪剧名家茅善玉凭借沪剧《敦煌女儿》摘下文华表演奖,在这部由她领衔主演、舞台版原班人马呈现的电影里,观众可以看到有别于舞台呈现的电影艺术。“《敦煌女儿》从十年前开始创作,十年里能坚持下来,靠的是樊锦诗老师榜样的力量。”茅善玉说。

电影《敦煌女儿》主海报中,茅善玉扮演的樊锦诗手持手电,照亮一尊令人震撼的敦煌佛像,这正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中的禅定佛,群像海报则呈现樊锦诗、常书鸿、段文杰等建设敦煌文化事业的前辈们。

“有人会问,为何要费心劳力,带着五辆大集装箱卡车跑到戈壁,经费有限,路途遥远,值得吗?一切都是值得的。”导演滕俊杰介绍,上海沪剧院和电影团队付出良多,大家并没有因为困难而停下脚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成为影片强有力的后盾,几个出品方也给予大量援助。大家的共识是,打造上海戏剧界标志性作品,用电影回报敦煌。

拍摄过程中,敦煌研究院给予大力支持,好几次,剧组远远望见樊锦诗拄着拐杖来到拍摄现场,她反复说,“一定要真实,不要拔高”。最后,几代敦煌研究人员在电影里以彩蛋的形式出现,也体现出樊锦诗的期望,“希望这部电影能够鼓励敦煌人更努力地做好保护和研究的工作”。

如今,80多岁的樊锦诗还在敦煌做着学问,无法来到首映现场的她发来视频问候。茅善玉介绍,前几天,她和樊锦诗还通话,茅善玉劝她好好休息,栈道太高,自己就不要上去了,但樊锦诗坚持。“我要带着年轻人,和他们讲解,不上去不行。我动作慢一点,旁边有扶手拉着,拄个棍儿就好了。我要抓紧时间,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这样的敬业和执着让茅善玉深受感染。从十年前启动舞台创作到如今搬上银幕,茅善玉对这部作品的每个细节都熟悉,但坐在台下观影,她还是忍不住感动流泪。影片结尾,大漠风铃声响,茅善玉扮演的樊锦诗缓缓转身,真实的樊锦诗出现在银幕上,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是一个幸运儿,幸运地在这个时代遇到这个题材,遇上了这样一个人物,她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茅善玉说。

深夜实拍洞窟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中,大部分镜头在敦煌莫高窟及茫茫沙漠戈壁等地实景拍摄,150多位演职人员鏖战20多天,常常伴着启明星出发,一直拍到深夜才回到驻地。

电影里,满足大众欣赏洞窟艺术的需求和做好文物保护之间形成戏剧冲突,在现实中,拍摄团队也面临着洞窟取景和文物保护间的矛盾。为此,导演组一开始就请教了敦煌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精心准备,将进入洞窟的拍摄人员削减到最低。滕俊杰说:“我们有一个核心口令,任何人在转身时,不能碰到壁画。否则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有参与洞窟内拍摄的人员都经过专门训练,提前演练好整个拍摄流程。

为了表现樊锦诗等敦煌研究人员当年爬“蜈蚣梯”的劳作状态,剧组特别制作还原了这一道具。片中有一个樊锦诗在“蜈蚣梯”几上几下的镜头,服装一换,已是几十年光阴。要拍这几十秒镜头,茅善玉吃了不少苦头。“蜈蚣梯特别陡峭,爬上去有四五层楼高,而且特别晃。”为了让剧组其他人安心,她一直没敢告诉大家自己其实有恐高症。“我告诉自己,不能害怕,樊锦诗老师当年也这么爬。演她的戏,就要像她一样做事。”

饰演樊锦诗丈夫彭金章的钱思剑常常早上六点起来化妆,晚上才有自己的戏份。他记得有天六点化了妆,等到晚上十点还没有一个镜头,天气还特别冷。

从2011年至2020年,茅善玉曾9次带领主创团队到敦煌深入生活,感受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茅善玉曾感叹道:“这些年间,我数次到敦煌深入生活,与樊锦诗本人也成了‘忘年交’,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敦煌时的震撼。悠悠历史在这里流淌,尽管墙体已经发黑,但精美的壁画那么令人惊叹,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这也是世界性的文化艺术。”

在电影里,刚到敦煌的樊锦诗就尝到了沙尘暴的厉害。电影拍摄时,类似的遭遇比比皆是,有时盒饭刚刚打开,狂风沙尘席卷而来,饭里都是沙子。“为了《敦煌女儿》,大家都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希望能准确表现敦煌精神、敦煌人的专业态度和家国情怀。”滕俊杰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精密到位的防控举措,《敦煌女儿》剧组拍摄全程做到了“高效、安全、零事故”。

“上海音乐剧”受海外关注

戏曲电影是上海电影的传统之一。近年来,从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开始,上海在戏曲电影摄制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传统戏曲艺术和3D、全景声、4K、8K等现代电影技术的结合实践走得稳健扎实,也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美国“金-卢米埃尔”奖等国内外电影奖项的认可。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再一次让人看到上海戏曲电影跑在全国前列的实力和冲劲。为了表现空间、视角的丰富变化,摄制团队把最大型的升降设备搬去了大漠,在运镜上动足了脑筋。结合精湛的后期CG特效技术,墙上朦胧的壁画慢慢舞动起来,宏伟的洞窟塑像立体起来。结合全景声技术呈现,大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细腻逼真。演员的眼神、唱腔、身段将浓浓情感演绎得丝丝入扣。

相比沪剧电影,茅善玉更愿称其为“上海音乐剧”。“考虑电影节奏的需要,我们忍痛删掉了数字敦煌前的一大段优美唱腔,只保留后面的快板,让它一气呵成。但和一般电影不同的是,它有好听的音乐做重要支撑,在表达上还有肢体演绎情绪,所以它更靠近音乐剧,是上海的音乐剧。”

让滕俊杰欣慰的是,《敦煌女儿》已得到国际上的很多关注。此前,日本的几个电影节都对它发出了邀请。两位来自法国的友人看了上海首映后被感动落泪,当即表示希望邀请该片赴巴黎参加国际影展。

一部戏曲电影为何能受海外关注?滕俊杰分析,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它是一部上海音乐剧,无论情绪刻画还是表演节奏,都符合当代音乐剧的特点。第二,它来自上海,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和上海文化作品,对海外市场有独特的吸引力。第三,它以敦煌这一世界文化瑰宝为背景。”

据悉,电影《敦煌女儿》将于年内正式上映。

文/上观新闻记者 钟菡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莫高窟,一直在等待必然来到它身边的人
北青艺评 2023-12-09
《吾爱敦煌》导演苗月揭秘:拍摄莫高窟里的光是用镜子反射进去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电影《吾爱敦煌》正在上映 陈瑾: 对樊锦诗这样的伟大灵魂,只能仰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吾爱敦煌》“回家”首映 樊锦诗:我这一生没有虚度光阴
封面新闻 2023-11-15
樊锦诗向母校北大捐赠1000万 设立教育资金支持敦煌学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