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国庆,多家餐饮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研发预制菜。“30分钟一桌菜”“人人轻松当大厨”……如今,手抓牛大骨、孜然羊排等预制菜逐渐占据消费者餐桌“C位”,成为餐饮业消费亮点。数据显示,截至9月下旬,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5万家。2022年以来,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1400多家。(9月28日《经济参考报》)
每天有大量预制菜,或被消费者直接买回家,或被餐馆服务员端上餐桌,或被外卖小哥送入千家万户。也就是说,预制菜以其多种优点,获得市场各方认可,已经渐尖成为一种“刚需”,是一种不可阻挡的生产和消费趋势。
从供给角度来说,虽然预制菜的面市时间并不算长,但已经吸引大量企业和资本参与各个环节。无论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总数多达6.5万家,还是今年以来新增企业1400多家,都表明我国预制菜市场具有巨大吸引力。这些企业的介入既有利于研发、扩大预制菜种类,也能促进市场竞争提升预制菜品质,还有利于保就业、稳增长等。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以行业来分类的一个个“赛道”。这种“赛道”的宽度取决于市场规模——既取决于市场需求量,也取决于市场供给能力。就目前预制菜市场而言,看起来供需两旺,“赛道”足够宽,所以相关企业快速增加。这些企业进入预制菜“赛道”,目的无非是追逐利益,切割“蛋糕”。显然逐利是企业的本性,很正常。
不过,在预制菜“赛道”里不能只有企业逐利,还应该有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反观现状,一方面,规范预制菜的规则不够健全。虽然一些地方以及餐饮行业发布了多个预制菜相关规范和标准,但由于预制菜的概念没有严格定义,其包装标注、成分含量等指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目前预制菜的标准规范与期待还有距离。
另一方面,即便有相关规则也没有严格遵循。有媒体记者从不同渠道购买了4份鱼香肉丝实测发现,产品执行标准号均为SB/T10379(《速冻调制食品》标准),但有的产品配料信息的标注上详细贴心,有的则“囫囵吞枣”。可见有的企业并未严格执行这个标准,从公平竞争角度来说是违反规则的。然而这种不守规则的产品照样销售。
所以,亟须完善预制菜“赛道”的竞争规则,应该针对全国畅销的预制菜,尽快建立健全全国统一标准,而主要畅销于地方的地方预制菜,也要制定统一的地方标准,这是规范“赛道”里参与者行为的基础。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规则必须是强制性标准,其他规则可以为团体标准、推荐标准等。有标准等规则护航,预制菜才能行稳致远。
预制菜除了要有完善的标准等规则,还要有负责任的“裁判”。过去一些标准之所以没有严格实施,就在于“裁判”缺位。因此,在预制菜“赛道”里,必须要让“裁判”到位——如果是餐饮行业发布的标准,行业协会等就应该扮演“裁判”角色;如果是政府部门制定的标准,市场监管部门就应该成为“裁判”。对“裁判”要加强监督。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