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盗矿 首例涉国家公园破坏自然保护地罪案宣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6 12:20

9月26日,四川高院通报了一起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审理的破坏自然保护地刑事案件。9月23日,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赵某某、辛某某破坏自然保护地罪一案。据了解,该案是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以来,全国首例涉国家公园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刑事案件。

经审理查明,“老槽沟”矿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该矿区已于2017年12月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要求依法予以封闭并施行自然生态恢复。二人行为导致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生态系统局部受损,匡算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范围为9190.64平方米。

2020年8月,被告人赵某某、辛某某和冯某(已死亡)为谋利,商议共同到“老槽沟”矿区内盗取铅锌矿石。为便于进入“老槽沟”矿区,三人雇人将国家公园核心区入口的大石头破碎,强行打通进入核心区的通道,破碎后的碎石用于铺设、硬化路面、垒彻堡坎等,并雇人将小路上的植物砍倒,形成约一米宽的路。其后,三人先后将发电机、电镐、电线、矿灯、汽油、生活物资等物品搬入“老槽沟”矿区,在矿洞内用电镐、錾子等盗采矿石约15天,凿获矿石约40吨。2020年11月,辛某某、冯某用电镐凿矿时引发矿洞跨塌,辛某某、冯某被垮塌的矿石掩埋,冯某当场死亡、辛某某受重伤。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源月出庭,对专家意见进行说明,认为辛某某、赵某某等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盗采铅锌矿、破坏国家公园的一系列行为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造成了诸多直接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国家公园核心区盗采矿产资源违背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禁止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造成国家公园核心区自然资源铅锌矿直接破坏;非法采矿行为导致矿洞坍塌并且后续无修复可能性,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盗采过程对采矿区域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植被造成直接影响。

通过开庭审理,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当庭判决赵某某、辛某某犯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判处辛某某有期徒刑两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据了解,本案是首例以破坏自然保护地罪追究破坏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案件。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地位,是国家生态安全高地,必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本案中,被告人辛某某、赵某某为盗采盗卖矿石,明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范围内,仍违反自然保护地保护法律法规,破碎国家公园用于封堵入口的挡路石、用混凝土硬化路面,私自开启矿洞,人员、骡马在核心保护区内反复踩踏,携带汽油、煤气等危险物品进入核心保护区并使用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机具,在核心保护区生产生活并随意弃置废弃物及生活垃圾,肆意盗采、盗运矿石等行为严重破坏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并造成人员伤亡,属法律规定的后果严重、情节恶劣,其行为应以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定罪处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答北青报: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1
这个夏天 一起去国家公园和它们“偶遇”吧
央视新闻 2023-06-05
共同保护大熊猫的“家” 川陕甘三省人大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协同立法
华西都市报 2023-03-08
全国首例涉国家公园破坏自然保护案件宣判
法治日报 2022-09-24
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新华社 2022-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