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老园长祝玮:我们是一座座古典园林的守望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1 10:00

整修一新的殿宇

近日到北海公园,你一定会为琼华岛惊艳。因为岛上整修一新的漪澜堂已然熠熠生辉,无论是在湖边漫步,还是在太液池中荡舟,都能目睹它的美轮美奂。

漪澜堂建筑于乾隆年间,采用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屋包山”式建筑形式,临水而建,这使其成为北海公园中极具特色的建筑群落。漪澜堂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仿膳所用,直到2016年6月22日,时任北海公园园长祝玮与仿膳管理部门签订了腾退协议,仿膳迁出漪澜堂,漪澜堂的大规模修缮开始规划。

到目前为止,漪澜堂本体修缮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原状式的展陈工作,预计9月底10月初即可与游客正式见面。“这是北海近20年来一次较大的文物保护动作,也是北京市老城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公园系统供职30余年的祝玮说。

漪澜堂整修

是全国老城保护的一个重点项目

在祝玮看来,漪澜堂的腾退是一个历史性开端,具有特别意义。“因为在古典皇家园林的占用腾退中,北海应该是开始最早、完整性保护较成功的范例。从2019年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到批准实施,得到了政府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漪澜堂建筑群位于北海公园琼岛北麓,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千平方米,是北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如此宏大的建筑群是乾隆于1775年分三个阶段修建而成,是其修身养性、处理朝政、悟道礼佛的场所。乾隆曾经六下江南,喜欢江南园林及风物,漪澜堂就是他南巡路过镇江金山寺仿建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因当时工作需要,将仿膳迁至漪澜堂,这也开启了仿膳在漪澜堂长达60年的餐饮活动。

但煎炒烹炸不利于漪澜堂建筑群的文物保护,很多附带的功能性建筑与漪澜堂无关,漪澜堂后面精美的叠石也被破坏了。祝玮说,多年来,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对此极为关注,2014年政府对公园内高档会所的关注,使腾退出现了契机。

“仿膳旧址当时被北京一家挺著名的餐馆占用着,政府这个精神出来后,北海马上行动起来,我的前任园长2015年就开始着手了。”祝玮2016年到任北海,与前任园长交接的一项工作就是仿膳的腾退。“我来时,这项工作已经谈得非常深入了。我来以后,我的领导就跟我说这项工作你要迅速推进。”

2016年6月22日,由祝玮主持签订腾退合同,随后仿膳搬出。2019年北海正式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修缮方案,文物局批复后正式立项。“但后来赶上疫情暴发,漪澜堂修复不得已延后了4个月开工。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仍是北京市乃至全国老城保护的一个重点项目。”祝玮叙述时的语气颇为平淡,但可以想见其间的反复和困难。

祝玮介绍,漪澜堂项目的修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体,除了彩画保持原样,大部分工程为落架完成,修缮得很彻底。现在外部的修缮效果已可面对游人,内部修缮完成后准备按原状式陈列展陈。

祝玮在施工现场

30多年前

他凭借两篇作文考入颐和园

说起园林,祝玮自认有一种情怀。因为到北海之前,祝玮先后在颐和园和玉渊潭工作了30年,到北海如今是第7个年头。在这一行里从业30余年,对于几座园林的变迁,在他都是亲身经历。

1987年祝玮大学毕业,正巧颐和园要招一名文字秘书,招聘条件中有一点触动了他:“颐和园这样的单位,出来的文字应该有新华社的水平。”想着自己上学期间就对文学感兴趣,喜欢诗歌,也喜欢散文,祝玮便去参加了考试。

考试经过被他描述得很有意思。首先形式新颖。共有十几人参考,办公室主任给每人发了一张德和园门票。祝玮解释,1986年德和园刚开放,正在尝试采用一种创新的古装服务形式。考题要求写两篇文章,一是参观德和园后写一篇简报;二是写一篇颐和园游记。上午10点开始,晚6点前交卷。

祝玮当时没有准备,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很单纯,考试用的纸笔都没带。他想起颐和园东门旁边有一个邮局,就跑到里面要了一沓信纸,还拿了一支邮局柜台上的笔,“想起来特别不合适”。祝玮暗笑,之后便赶紧进园了。

因为住在海淀区,颐和园对于祝玮是常来常往,一点不陌生,但他一般喜欢到比较有荒野感的西部园区,而且对颐和园深层次的文化也不了解。他只知道德和园是慈禧看戏的地方,后面的戏台很壮观。进园中见到游人如织,听了讲解,感觉知识性很强。随后,他沿着长廊到后山,在一棵松柏树下写了一篇简报。他记得后湖非常静谧。

4点多,他开始写一篇2000多字的颐和园游记。写完看看时间,快6点了!赶紧跑到管理处,已经关门了。他想着辛苦完成的作业还没有交,不舍得走。敲敲门,一位值班人员走出来,说你过点了。祝玮说也就过了10分钟。

祝玮至今记得那位管理人员,是一位姓关的男同志。他通融祝玮,接过他的考卷并交给考试组。

回去一等就是一个月,突然有一天接到颐和园通知让去一趟。祝玮骑着自行车奔到管理处。“领导说写得很好,字也不错,留下试用3个月吧,工资一天1块5。”

祝玮从此到颐和园开始了实习生涯,在行政办公室,也由此接触到了园林系统的行政工作。

一篇报告文学使他深入了解了颐和园

行政办公室的工作让祝玮感到新奇。他记得工作人员都很年轻,给人朝气蓬勃的阳光之感。他跟着一位名叫李明新的老师做文字工作,总结、计划、简报等都辅助着一起做。“可以说她是我进入园林行业的一位领路人。”

实习期间的一篇文章,成为祝玮能够留在颐和园的一个拐点。

1988年,颐和园作为全国公园系统的龙头,在人事改革的前提下全面推动改革,包括公园管理制度、用人用工等等。为此,中国建设部要出一套《企业改革家列传》丛书,想收入颐和园的时任园长魏广智。“魏广智是园林系统的一名工程师,后来逐步走到领导岗位,并成为颐和园园长。他很有改革魄力,在他的领导下,颐和园很快成为公园系统的领头单位。”祝玮说。

《企业改革家列传》要颐和园写一篇魏广智园长及领导班子改革开拓的文章,任务交到了祝玮手中。

这可是一篇大报告文学!祝玮虽然心惊还是接下了任务,因为写好了或许就能转正。

之后的半个多月,祝玮做了采访、找材料,初稿完成有近10万字。这一次经历,也使他真正深入了解了颐和园。

文章给领导过目,未获认可,因为文艺青年的散文情感过多。改一遍,还是不满意,没有把颐和园的改革力度写透。领导也想办法,有一天突然让祝玮带着稿子去《建设报》找一位杨总编。

接下来的一段又令祝玮终生难忘,因为他从杨总编身上感受到了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

他记得在《建设报》总编室,见到不大的屋子到处是刊物。杨总编大概50多岁,头发花白,聊了会儿天便让祝玮先回去,说稿子留下我给你改。“大概不到两个星期,杨老师来电话说改完了,你来一趟。中午我骑着自行车就去了。他说你挺有点小文采的,但你写的是报告文学,不能别的题材过于介入。”祝玮接过改稿一看,改得密密麻麻,天白地脚都是字。

“他说正巧要见一下老魏园长,就和我一块也骑个自行车,从二里沟建设部到了颐和园。他和魏园长说,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后来祝玮的这篇文章被收入《企业改革家列传》,名叫《管理天堂的人们》。祝玮也真的因此被颐和园录用为正式员工。

“人间天堂颐和园”一说出自英国前首相希斯之口,祝玮喜欢这个比喻,借用做了标题。他告诉我,当年希斯到颐和园,在南湖岛涵虚堂的平台上,放眼昆明湖,波光粼粼,晚风拂面,希斯端着酒杯说:“人们都说有天堂,今天我在颐和园看到了人间的天堂。”第二天泰晤士报登出来了《人间天堂颐和园》。

祝玮在颐和园办公室8年,后到管理队,在苏州街景区做经理。2002年5月被任命为副园长。又8年后,任玉渊潭园长。2016年3月8日,又是一个令他忘不了的日子,被任命为北海公园园长,2021年9月祝玮卸任园长职务。

工人们正在整修漪澜堂屋顶

说到公园管理,那是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我想了解的公园系统管理方面的变化,祝园长谈得深入浅出,可以见出他的深思熟虑和对全局的了然于心。

他首先说道,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的公园归口于建设系统,由北京市园林局管理。后来为了适应改革需要,北京市园林局撤编,成立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对市属的11家公园进行具体管理,一直持续到现在。

说到公园管理,祝玮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并言明这也是他多年做管理工作的体会,那就是古典皇家园林的性质、功能与属性问题,特别是像颐和园、北海这样的历史名园。

“拿北海来说,它有两重身份。一是公益性的人民公园,另外,从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它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具备它的园林文化属性,要作为园林文物来保护和管理。所以作为管理者,脑子里一定要有古典园林属性的概念,要保护传承和发扬。”

祝玮说,到现在为止,公园管理在法律上没有一部“公园法”,2003年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公园管理条例》使市属公园的管理递进了一个层次。在条例出来前,各公园都是用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汇编。颐和园的规章制度汇编是一本白皮书,祝玮还参与了起草,其中几个重要内容他还记忆清晰。这么多年来,祝玮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公园的管理,主要依从几大项内容。

首先是安全,古建文物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出现了问题,管理就是失败的。在这个前提下,公园在安全上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现在公园都有覆盖全园的监控室,北海起码有300多个监控。另外,消防也是安全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北海有专职的消防站、消防员,也有比较先进的消防设备。可以说现代公园在安全方面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人防、技防、物防基本形成了一道立体防线。“若不如此,作为园长,在北海这样的园子里是睡不着觉的,对吧?”

作为公益性单位,服务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才能让游客真正享受到公园的惬意和美?祝玮说,从很早时候起,公园里就提出了标准化服务,也叫规范化服务,就是要做到主动、热情、方便、周到。“听着好像就一句话,但确实是多年积累总结出来的。”但是不是现在游客就满意了?也没有,12345监督机制出来以后,对公益性行业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北海面对的投诉有时候也很多。”祝玮说。

在服务上的以人为本,后来引申到人性化服务。祝玮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以人为本是双向的,既以游人为本,也要以自己的职工为本,只是单一对象,那是片面。而善于解决服务矛盾,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园中的绿美化、清扫等工作看似简单

门道却不少

绿美化是公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展现着公园美的灵魂。对此,祝玮强调也要先区分园艺与绿化的概念。他认为绿化重在养护,最重要的是对园林中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延续;而园艺则是园林中的艺术实践,更具审美取向,更加专业深入。

句句不离北海,他以北海为例来说明。“比如湖岸的岸柳,是进行园林中水与岸分割的一个造园手法,可以使园林四季都显得生机勃勃。而北海中1300年树龄的‘唐槐’,以及团城上的‘遮荫侯’‘白袍将军’,点景作用是其一,历史见证更加重要,它们是园林文化的一部分。”

清扫保洁看似是一个简单工种,在祝玮眼中却是每一个有作为的园长都应该紧紧抓在手里的核心管理问题,具体说来:“北海总面积是68.2公顷,陆地29.3公顷,水面38.9公顷,其中那么多的庭院、山体、小道、主路,都要达到标准,让游人进来就感到赏心悦目。而像北海、颐和园这样的山水公园,由于地形复杂,想达到清扫标准,难之又难,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祝玮之所以有资格说这个话,是因为他有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底气。在颐和园,他体验了很多工种。他记得在园容队负责的区域是从德和园后身的39节台阶到智慧海。早上4:30跟着师傅入园开始扫,用的是自己绑的竹扫帚。他能清晰回忆清扫的步骤和门道:“第一个步骤叫冲道,要一下子扫上去。我那会儿小伙子一个,上山的路扫上去以后一身汗,就快站不起来了,冲道速度快的话5:30左右能结束;第二步叫剔边,要把路边山石洞里的东西剔出来,比如烟头什么的;第三步就是拿普通扫帚扫,术语叫抹平。这三趟之后,这条道才算扫完。”

“砖地无土,土地无脏,三不外露,这是我们公园的行规,是我们的卫生标准。”从祝玮的谈话中我才了解到,颐和园的改革就是从卫生起家。比如对厕所的管理,颐和园当时共有24个厕所,每一个坑位都不能有一点污渍,所以颐和园历年都是卫生红旗单位。北海现在也能做到。而通过这些管理模式和方法,公园管理的底色也逐渐形成,这在祝玮看来,就是基础。

水面的管理也有一套办法。祝玮在颐和园时已经练就水面捞物的绝活儿。“那时候是手摇船,两个人,一人在后面划,一人站在船上捞脏东西,拿一个抄网,看哪儿有脏,划过去抄网往下啪一抖就得捞起来。”开始时不行,在船上都站不住,祝玮掉水里头好几回。

在颐和园里吃过苦的祝玮,就这样渐渐明白了管理之道,眼睛里也有活儿,“现在我带着下去检查,看哪儿都不行,老给挑毛病。”

说到这儿祝玮也感慨:“现在游客一进园,见不到纸片,见不着脏,那都是清扫保洁人员一大早就开始的劳动成果,这还不包括雨雪天,那得专门清扫。所以要保护、维护好这些皇家园林,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投入是很高的。”

建立巡查机制,提前预判文物风险

说到文物安全,要特别提及由祝玮牵头设置的文物保护巡查机制,这是北海的一种新尝试,目前来看是成功的。

说起这个话题,祝玮又打开了话匣:北海共有古建1300余间,占地面积约25640平方米。如此众多的古建,包括不可移动的,必须随时看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北海先建起了文物信息化保护平台,录入大量保护内容和数据;之后,建立起配套管理机制;2016年成立文物科,建立每日巡查机制,并配有专职巡查员。

“文物巡查员的作用很大,一是能确保这种机制完善起来;再有可以不断培养对北海文物感兴趣和了解的年轻人,逐步形成梯级团队。”目前,北海公园的文物巡查机制已经作为一项课题,得到公园管理中心的充分认可。

说到巡查的具体事例,祝玮也是如数家珍。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屋顶会长草,草需要定期拔除,但拔后就有潜在损伤,一逢下雨可能会渗水,继而腐蚀檐梁等木结构。祝玮说:“监测巡查在这种时候就会起大作用,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还有碑刻,风蚀雨淋,冷冻开裂,只有有人观察,才能尽早补救,越早发现越利于它的延年,而且这种延年是原真性的。”所以祝玮的结论是,园林保护提前预判至关重要。

园林中的古建筑,应该抢救性修缮与彻底修缮并举,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抢救性修缮,这是古建工作者的共识。在祝玮看来就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北海的监测即由第三方来做,比如九龙壁,它的倾斜问题便要每年出数据,祝玮说:“就像比萨斜塔稍有点儿斜没关系,到一定程度就得修。但何时修,是需要有数据支撑的。”从目前情况来说,北海的这支文物巡查队伍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祝玮从事园林行业的30余年,历经了三个公园,“三个园子都是历史文化名园,各有各的历史积淀,能为它们服务我感到很荣幸。”祝玮在卸任之后,依然关注北海,关注公园的管理。他提倡保护山水格局、古建文物、植物群落的完整性,因为它们一旦缺失即无法弥补,所以一代一代管理者都是重任在肩。祝玮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揭示了她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其儒释道的哲学精神,诗与画的立体再现形式,无一不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极高体现。因此守望园林是我们的职责,守不住就是失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勉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看相声爱好者“口吐莲花”!北海漪澜堂首次举办文化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0
暑期来北海公园,这些新变化要知道呦!快查看收藏吧!
北京北海公园 2024-07-20
北海公园五门区增设温馨提示牌,这些“园中园”周一不闭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北京市属公园园中园暑期周一不闭园,新举措持续至8月31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人物|百望山“守望者”,一辈子交代给一座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1
穿越千年,「颐和」从一座园林回到一种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日均开放15小时,夜游公园成了北京市民休闲好去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23
“桃柳夹岸”美景重现颐和园西堤 观赏时间将持续至下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