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菜市场既有颜值又有烟火气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2022-09-16 17:10

新修的坡屋顶让室内显得宽敞开阔,大面积的天窗带来柔和的自然光线,崭新的柜台美观实用……近日,位于大佛寺东街的兆军盛菜市场经改造后重装亮相,食品区率先开张。从建成至今,兆军盛菜市场历经3次改造提升,不仅购物环境越来越舒适,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

近年来,东城区严格落实市、区社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持续推动菜市场转型升级工作,让不少老菜市场“脱胎换骨”,既有颜值又留住了烟火气和市井味。菜市场的变迁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城市的发展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厂房变身菜市场

多年前,“北漂”多年的曾兆军来景山街道转悠,敏锐地发现辖区内菜市场比较少,便决定投资建设一个菜市场。他看中了大佛寺东街的一片闲置多年的厂房,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简单装修了一下,垒砌了水泥柜台。营业厅面积1000平方米,摊位很快就租满了。“不正规的露天早市被清理后,很多商贩来到了这里。”老板娘孙茹说,当时菜市场只有一个营业厅,主要售卖蔬菜、水果、鲜肉、日杂百货等。

北京奥运会前夕,东城区推出扶持项目,鼓励菜市场改造提升。“当时营业厅比较破旧,各种设备也老化了,我就申请了这个项目。”老板曾兆军说,因为没有经验,菜市场第一次改造比较简单,主要装修了墙面、地面,将柜台从简陋的水泥台升级到整洁的不锈钢台,“菜市场重装开业后,生意比以前好了,老百姓更喜欢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购物。”

便民综合体补足社区功能短板

2016年,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总体部署,隆福寺早市停业闭市,兆军盛菜市场成为隆福寺周边最大的菜市场。为解决周边老百姓购菜问题,东城区政府有针对性地支持其升级改造。

景山街道办事处耐心开展入户调查,梳理群众需求。这次改造不仅使菜市场的软硬件环境、管理规范都达到最新的标准,还增加很多便民业态,使其成为一家大型的便民综合体。“菜市场引入了理发、修鞋、修拉锁等便民服务,这些经营者以前在胡同里露天为百姓服务,现在有了固定的室内场所,服务环境相对提升了。”曾兆军介绍,随着服务内容的增加,菜市场的营业面积也进一步扩大。

同时,景山街道联合相关部门协商,对兆军盛菜市场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经过改造,菜市场门前的大佛寺东街变得风貌古朴,秩序井然:新铺的柏油马路平整宽敞,白色隔离护栏保证车辆按规定单停单行;人行步道贯通,铺上环保材料的树池踩上去松软舒适;路两侧灰砖灰瓦,拆违后露出带有冰盘檐和挂檐板的传统屋顶。

此后几年间,东城区陆续对辖区内多家菜市场进行改造。有近20年历史的朝内南小街菜市场前身是北京电热器厂的老厂房,改造后不仅便民服务功能齐全,还增加了艺术气息。老菜市场焕然一新,提亮了城市生活的底色。

高颜值菜市场留住烟火气

2020年,北京市发布《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对老城风貌管控和民生提质提出具体要求。景山街道范围整体位于古都风貌保护区内,辖区内的建筑风貌应保持传统建筑群尺度与风貌特色。2021年,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市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转型升级行动方案》,要求菜市场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打造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消费需求的高品质菜市场。

2021年,区领导亲自调度,在景山街道的牵头统筹以及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大力配合下,清华校企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导开展菜市场的更新改造方案设计。经过1年的改造,兆军盛菜市场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平屋顶改为了坡屋顶,部分顶棚拆除后变为采光天窗;墙面也增加了侧高窗,充分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整个室内环境显得通透敞亮,毫无气闷之感;水果、蔬菜等六大品类明确分区,想要挑选比价的顾客不必再来回折返,更加省时省力。

“菜市场环境提升了一大截,但价格没有跟着涨,还像以前一样经济实惠。水果、蔬菜、鲜肉的摊位增加了数量,还引入了杂粮、大烧饼等新的主食种类,货品更加丰富了。”景山街道居民秦女士说。

据了解,兆军盛菜市场将于年底完成整体改造,届时将增设老年餐桌,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餐饮需求。此外,菜市场还计划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蔬菜、水果配送服务,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吃上新鲜的蔬果。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望京南湖中园地下菜市场重装开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东城区景山街道开展“社区堆肥 低碳未来”参与式环保科普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农民日报整版关注:菜市场“网红”之路
农民日报 2024-01-15
书法作品“飞”进菜市场 让书卷气烟火气交相辉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北京这家菜市场挂满书法作品!烟火气里长出艺术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