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赋予传统农业更多想象力
解放日报 2022-09-12 07:11

“种点田,养小羊”,这朴实无华的六个字,是“新崇明人”黄震的微信签名。十多年前,他“半路出家”从金融业跨行到农业,一头扎进崇明的广袤乡间,如今已把农业玩出不少新名堂:他让农业“触网”,很早就开始玩直播、搞会员制农业;在他的农场里,农副产品享受“星级式”待遇,板蓝根被当作羊的辅食;他还把农场搬到了繁华都市的商业综合体里,让都市人抬抬脚就能感受到乡间野趣。

为什么选择崇明、选择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不少人对于农业的刻板印象,总觉得这是一件价值不高、没有惊喜的事。事实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一样可以充满活力。作为一名‘新农民’,我想为崇明、为农业带来新理念、新方式、新场景,赋予传统农业更多‘想象力’。”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说。

新理念:田间直播推广农产品

直播带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新经济。在“风口”出现之前,黄震就已敏锐意识到直播是推广农产品、拓展销路的绝佳方式,开始尝试田间直播。

“原来菜是这样种的,一片绿油油,看着很解压!”“什么时候送货?我下单了5斤,等菜下锅呢!”位于崇明区中兴镇的万禾有机农场里,黄震把手机摄像头对准戴着袖套采收小青菜的工作人员,手机屏幕上很快就以弹幕的方式跳出一条条评论。“早在六七年前,我们就开始通过直播来推广产品。我们还开了微店,建了线上App,并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生命周期内全程信息追溯。种子在哪儿买的、长了几天、用了什么肥料甚至是哪位农民种的,都能在系统里查到,这样就能提供更新鲜的蔬菜、更精细的服务。”

黄震本是金融业从业者,2008年转岗,和父母在崇明区中兴镇承包了300亩土地,开始种植有机蔬菜。“当时就感觉农业‘触网’是个商机。在传统农业模式下,好的农产品往往难以卖出好价钱;另一方面,人们要吃到真正高质量的农产品也并不容易。借助互联网渠道,优质农产品的知晓率可更高、配送渠道能更通畅。”

在黄震看来,农业“触网”成功的核心,是能拉近人与田的距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传统农业模式下,消费者和农户互不了解,产品售价越压越低,形成恶性竞争。“我们农场采用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能展示农产品种植计划,会员客户能通过系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这有助于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很快,万禾就基于互联网形成了“基地+城市社区+宅配”的生产营销模式,会员客户可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清晨采收的蔬菜,当天就能带着露水被送到市区客户家中。“触网”之后的万禾,还把“我种啥,你吃啥”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更新为“你想吃啥,我种啥”:根据销售数据和订单情况,万禾农场每年都会筛选出不受市场欢迎的10%蔬果品种,次年换种市场需求更大的品种,让农田和市场的对接更紧密。

新方式:标准化生产高质量产品

“触网”只是营销模式,品质才是农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万禾,农产品品质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业化操作模式来实现的。“农业不能光看年景,农产品质量不能靠天吃饭开盲盒。面向未来,我们用工业化思路去布局农业,这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黄震说。

近年来,崇明开始探索蔬菜“两无化”(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生产模式,确定了部分基地为蔬菜“两无化”创建基地,万禾即为其中之一。万禾生产“两无化”蔬菜,严格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方式。

什么才是好的小香葱?长度需在20厘米到30厘米,切须、无白斑、无病虫害;什么才是好的鸡毛菜?长度需在15厘米到20厘米,大小均匀,虫孔直径小于0.2厘米,单叶不超过3个虫孔。在万禾,各种蔬菜都有明确的采收标准,《“两无化”蔬菜检查标准表》上还要有包装人员、主管、负责人、送货司机四个人签名,写明采摘日期、包装日期和成品数量才能运出基地。目前,万禾农场执行65项标准,包括国标、行标和企标,涉及种子标准、种植技术规范、农业投入规范、病虫害防治规范等。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幅提升了农业从业者的工作效率。50岁的丁连荣来自河南,是农场种植部育苗负责人。“我在别的农场工作过,在万禾的最大感受就是工作轻松了,效率却提升了。原本我们在苗床上手工撒种,一天能种500盘,万禾农场用上了育苗机,2小时就能完成2000盘的育苗工作。”

怎么处理蔬菜秸秆、动物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万禾农场探索出了种养循环的方式。农场内,白山羊的主食是农场产生的蔬菜秸秆,羊舍的间隔里,工作人员种植了板蓝根,晒干后切碎放在羊草里给羊食用,可以提高羊的免疫力。羊粪通过专门管道收集,添加生物菌种后腐熟发酵,制成有机肥,供蔬菜基地使用。

近年来,万禾还在发展数字化农业,最大的亮点是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农场采用特制的摄像头,羊脸识别系统通过图形识别羊的外在体征,及时发现山羊流涕、口疮等病征,还能利用红外线测体温,从源头上监测羊的身体状况,体温超过40℃会直接发出警报通知农场兽医。“这套系统可大大减轻人力劳作负担。”黄震说。

新场景:商场里的“都市农场”

38岁的崇明人张秀是万禾农场的包装车间主管,已在万禾工作10年。“从一开始每天只有几十份会员菜,到现在日均出菜2.5万份;从最初手工包装,到现在流水线高效作业,作为万禾人,我亲眼见证了农场成长,也深刻意识到农业是有希望、有奔头的!”

农业“有奔头”,是包括黄震在内的“新农民”们共同的愿望。除了生产端,黄震还在市场端创造了新的农业消费场景:打造“都市农场”,让人们在新的消费空间中体验到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意义。“同样一份有机生菜,放在田间地头卖,十元都嫌贵;但如果做进色拉、放在都市商业综合体的西餐厅里卖,一份几十元也能被消费者接受。农产品品质高是一方面,创造合适的消费场景同样重要。”黄震说。

2018年,黄震在长宁来福士内开了一家名叫“万禾都市农场”的餐厅。虽名为“餐厅”,其实包括不少消费场景:有烹饪教室可以教做菜,有种植箱可以教种菜,有养着崇明白山羊、羊驼、小白兔等动物的户外活动区可供游乐。生活在“钢筋丛林”中的人们不用驱车跨过长江大桥去崇明,在商业综合体中就能体会到浓郁的郊野情趣。今年夏天,这个都市农场还有了新活动:户外露台被打造成露营基地,顾客白天逛商场后意犹未尽,还能在都市农场度过惬意的夏夜时光。

黄震对记者透露了一组数字:他在崇明的2000亩农场,用了足足3年多才做到年销售额2000万元;而这个2000平方米的都市农场,仅用1年就做到了。店内卖得最火的南瓜藜麦色拉售价48元,节假日一天可卖掉200多份。“上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好东西不愁卖,做优产品品质、精心打造消费场景是关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农业、乡村的魅力和活力。”

文/茅冠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兴好物”生态共建计划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高科技赋能“长三角农业硅谷” 生态资源成富民产业
中国青年报 2024-07-23
通州丨带货直播、文艺表演、农品试吃……首届家庭农场推介会,40余家农场齐聚西集!
北青社区报副中心版组 2023-05-15
用人工智能为崇明白山羊助产 美团打造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1
京郊“打卡”热度持续,北京农业“附加值”亮眼
北京商报 2022-10-12
向着“智慧农业”奔赴 “新农人”颠覆了旧有观念
解放日报 2022-08-01
当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如何获更多利润?
央广网 2022-06-21
“冬闲”变“冬忙” 怀柔北房镇设施农业实现提质升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