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谈为何近期我国疫情此起彼伏:有阴性、阳性交替现象 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9 17:36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9月9日在其个人认证微博发文称,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每日报告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在千例以上的严峻形势,已经持续约一个月。这是自武汉疫情以后、除上海疫情之外,我国新冠疫情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

海南严重疫情刚刚趋于控制,西藏疫情仍处于高位,其他省份又陆续出现疫情。新报告疫情的省份,一发现感染者人数就是几十例,甚至上百例。

出现当前这种严峻疫情形势,主要有周边环境和变异病毒两方面原因。

西太平洋成为全球第五轮疫情中心

吴尊友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划分为六大片区:非洲、美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区域。

西太平洋区域人口为19亿,涵盖3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蒙古、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国等。   

从截至目前累计的新冠感染者总数来看,六大区域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欧洲、美洲、西太平洋、东南亚、东地中海、非洲。

在过去新冠疫情的四波流行中,除第二波起源于印度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以东南亚区域最为严重外,其他三波流行都是以美洲和欧洲区域为疫情中心,无论发病数和死亡数,这两个区域合计都超过全球一半以上。

而目前还处在流行高位的全球第五波新冠疫情,风暴中心却转移到西太平洋区域。

中国作为西太平洋区域的一个成员国,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严重疫情的影响,给我国造成了“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这是造成我国近期严峻疫情形势的主要外围原因。

为何西太平洋区域成为全球第五波疫情中心? 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可的权威解释。有两种多数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解读。一是欧美多数国家已经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检测力度减弱,或者报告数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欧美国家疫情不严重的假象。二是欧美国家在先前的四波新冠疫情流行中,相当比例的人发生了自然感染,特别是第四波奥密克戎毒株流行,造成了人群中很大比例的人感染。这种自然感染+疫苗免疫接种,产生的人群保护效果,比单纯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效果要好。而西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前几波疫情流行时,自然感染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内防反弹”面临的新挑战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隐匿性传播更为常见,也为防控增加了难度。

隐匿性传播,也给新冠传播扩散蒙上了“神秘”色彩。

吴尊友表示,我们对隐匿性传播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不清楚隐匿性传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但凡查不到源头的感染,都可以归结于“隐匿性传播”。

前一段时间,全球著名华裔医学科学家何大一教授报告新冠病例“治愈”后复阳并造成传播的现象,值得思考。

他报告了十例新冠感染者,在连续服用辉瑞公司新冠特效药5天(治疗的标准疗程为5天),治疗第4天症状消失,并随后在第5天、第7天连续两次采样检测,核酸均为阴性。病人治愈“康复”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观察,而是继续每天采样检测核酸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他发现,其中3人在停药出现连续核酸阴性后,又出现了核酸阳性,而且还传染给了家庭其他成员。

如果这些病例不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不是进行持续的每天观察一段时间,可能就无法发现他们“复阳”,被他们传播的感染者,也就成为没有感染源头的“隐匿性传播”。

吴尊友说,类似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早就发现了。去年年初,某省开展新冠疫情溯源调查时,在锁定的几位重点人员中,每日进行核酸、IgA和IgG检测,发现个别人的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和阳性交替出现。在强调采样质量后,仍然有核酸阴性和阳性交替出现的现象。

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冠感染者中部分人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目前还不清楚,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在“隐匿性传播”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给新冠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登革热高发期来了,五一假期出境需提前做好准备
科普中国 2024-04-23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海关总署 2023-08-21
上海近期医院新冠感染者略增,如何看待新的变异株?专家详解
上观新闻 2023-08-16
猴痘等疫情相继结束“全球卫生紧急状态”,新疫苗研发何去何从?
​第一财经 2023-05-12
警惕奥密克戎在社区多链条隐匿传播风险
武汉晚报 2022-11-07
重庆猴痘病例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系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
中国青年报 2022-09-19
中国是否还有漏网猴痘病例?吴尊友微博发文5点建议预防感染
吴尊友微博 2022-09-17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 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7-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