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年级“入学礼”,是谁需要的仪式感?
红星新闻 2022-09-09 08:30

“热烈祝贺XXX荣升小学生”“小学入学礼,给孩子满满的仪式感”……随着开学季来临,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一种特别的仪式感——家长为升入小学的孩子办一年级入学仪式。家庭“入学礼”中,红色的横幅和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绶带通常必不可少。伴随着《欢送进行曲》等熟悉的背景音乐,入学仪式开启一项项议程,如家庭成员挨个送礼物、送寄语等。

社交平台截图

一年级新生入学,确实算得上一件大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学生生涯的开始;对于家长来说,这意味着从“保育”更多地转向“教育”。在这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家长想要给孩子一点“仪式感”的心情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是,孩子是否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变化并不总是令人向往的,越是低龄的孩子,越容易对变化产生抵触和恐惧。正因为如此,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会叮嘱家长,送完孩子转身就走,让孩子适应和接受环境的转变。进入小学阶段,意味着孩子不得不再一次接受身份和环境的转变。而比起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的方式往往更加直接——学校举行的各种入学仪式,就是在传递一种信号:你们不再是幼儿园的孩子了。

毋庸讳言,有些孩子性格活泼,适应能力很强。同样毋庸讳言的是,性格腼腆、适应能力不强的孩子大有人在。这也正是家庭“入学礼”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看到社交媒体上的热闹场面,有家长兴致勃勃地表示“回去就给孩子安排”。由此不难看出,孩子只是被“安排”的对象,而不是被征询意见的主体。那么,所谓的家庭“入学礼”,到底是为谁“献礼”呢?

这样的态度,自然而然地体现在礼物上:敲盆代表“一鼓作气”,大葱代表“聪明伶俐”,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橘子代表“大吉大利”,棒棒糖代表“越来越棒”……在家庭“入学礼”日益呈现出“标准化操作”趋势的时候,孩子是否能理解这些穿凿附会的寓意似乎并不重要。以孩子之名,这更像是一种成人版的“过家家”游戏,抑或只是为了弥补家长自己缺失的童年“仪式感”。倘若如此,对于孩子无疑是又一次小小的打击:他们不仅要在学校适应环境转变,还必须在家里配合家长演出。

同样是“入学礼”,学校举行和家庭举行大不相同——学校以集体教育为主,尽快让孩子融入集体,可以尽量减少他们的心理不良反应。相比之下,家庭教育是不折不扣的个性化教育,怎么能置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于不顾呢?如果孩子乐在其中,家庭“入学礼”不失为全家人其乐融融的一桩美事;如果孩子抗拒身份转变,家长不妨多给孩子留一点适应转变的时间和空间,没必要也不应该将个人好恶强加于孩子身上。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也没有包打天下的“育儿经”,如果因社交媒体而怦然心动,那只能说明,家长自己还有很多功课要补。为人父母,自家孩子是否需要“入学礼”,需要什么样的“入学礼”,理应了然于胸。怕只怕,孩子已经升入更高阶段,家庭教育还在低水平阶段徘徊。

文/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去年全国新增公办学位489.2万个保障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
澎湃新闻 2024-03-01
调查:韩国一年级小学生约7.3%有“手机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30
夜读|爱,是仪式感的真正内核
猫姐能量圈 2023-05-25
翠微小学大兴分校举办一年级学生家长开放日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3
不宜过度追求开学仪式感
中国教育报 2023-02-09
双减”后小学一二年级不用写家庭作业 家长需要给孩子“加餐”?
羊城晚报 2022-10-26
警探号|开学第一天一年级新生被送错学校 西城警方迅速找到家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1
一年级新生即将入学,有家长开始琢磨“挑选”班主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2022-08-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