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长林,水库边的木子树红了。红得不是那么醒目,但疏枝浅红中还是能感受到凛冬的肃穆和威严。暖阳下,远眺湖水连山,近看阡陌田园让人心生美好,湖水雯氤如浅冬薄念慈悲遇见……”
这是11月10日好友老詹的微信朋友圈,一个蕲北山区村自然景象。
秋之深,冬之初。恰好暖阳无风,水库清浅泛蓝。
木子树是蕲春的方言,这树学名叫乌桕树。
百度上说,乌桕树为落叶乔木,每年夏日开出黄色的花,结出的桕子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脂肪,俗称“桕脂”,它是制造肥皂和蜡烛的原料,桕子里的桕仁可以榨油。
蕲春北部山区村民们手工炒制茶叶时,先要在锅里抹些油,这油就是乌桕油。
上山扒拉枞树丝(松针)、河边采摘木子树籽,应该是农村七零后一代人的记忆。扒拉枞树丝是给家里的土灶台拾柴火,采摘木子树籽是为了挣些零花钱。每年五、六月份的时候,那些吃木子树叶的毛毛虫,可没少让淘气的顽童吃苦头。木子树下,手上、身上粘上“麻辣子”,开始一块块的红肿,然后就是那种透心火燎的痛痒。即便这样,用茅草串起毛毛虫,再撒泡尿盘坨泥巴,玩得酣畅。
这种快乐,简单美好。
木子树(乌桕)的果实大多在10月份成熟,果壳脱落,果实洁白。采摘的时节,毛毛虫早已结蛹成蛾。木子树的籽晒干之后,镇上的供销社一斤收购价是一角钱左右。那个年代,一角钱能买不少东西咧。
因为树叶“招虫”,这木子树(乌桕)人们多不待见,砍掉的多,长的也多。那个时候不是没人去欣赏,因为场景本真自然,满眼可现。
现如今,秋后木子树红叶成了田畈上、溪流边、山涧里点缀的彩秋。即便原野兀立的几棵木子树(乌桕),俨然成了人们“找秋”的遇见。快门咔嚓,秋景存于手机、电脑,展于微信朋友圈。
捋捋记忆中的赶秋,发小三五成群,村野无忧。山林深处,会遇见枞树菇,野山楂;透着冷风,也会邂逅仓惶的草兔子,不慌张拖家带口的山猪,一阵欣喜惊呼声和着山间流水响彻山谷。
时过境迁,山林还是那些山林,只是厚厚枞树丝,疯长杂木芭茅,淹没了溜光上山的路。
蓦然回首,玩伴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
周六一早,战友小贡来电话说,独山森林公园的枫叶红了。然而,周日的一场雨水,“赶秋”没能成行。
辛丑年的秋短冬来早,那么趁着晴天出去走走,实景赶个秋。
眼里有风景,哪里都是风景。无论天边,无论眼前。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