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智慧医院、黄昏门诊、温暖行动……北京天坛医院这样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31 18:07

8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服务改善”专题媒体沟通会。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介绍了天坛医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2018年,天坛医院圆满完成了搬迁任务,并以整体搬迁“腾笼换鸟”为契机,通过学科布局调整、智慧医院建设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完善,相比十年前(2012年),北京天坛医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年均门急诊服务量从140.4万人次上升到225.6万人次,年均出院人次从3.5万人次上升到7.2万人次,年均手术量从近3万台上升到4.8万台,十年间平均住院日缩短3.32天,天坛医院真正成为立足北京城南地区,辐射天津、河北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贾旺介绍,近年来,北京天坛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市卫生健康委、市医院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打造研究型、创新型医院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天坛模式”,以提升医疗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贾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京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首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在“医药分开”“医耗联动”“14+7带量采购”等影响广、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的改革中,北京天坛医院始终积极响应、走在医改最前列。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和医疗服务水平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理念、发展理念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天坛医院始终坚持用创新作为医院发展的推动力,向创新要生产力。

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北京市建国以来第一家整体搬迁的大型综合型三甲医院,也是北京市调整、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布局的第一步,整体搬迁是过去十年北京天坛医院最重要的任务。在上级单位的指导、协调,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医院圆满完成了搬迁任务,实现“零投诉、零医疗差错事故、零安全生产事故”。

以整体搬迁“腾笼换鸟”为契机,北京天坛医院通过学科布局调整、智慧医院建设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在继续保持神经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内外妇儿等综合学科,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学科建设,打造“强专科大综合”的综合型医院,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医院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患者需求,超前设计了全套的智慧化诊疗流程,患者来天坛医院就诊,只需要一个手机,可以实现全流程的自助服务;为了方便患者求医问药,医院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搭建“掌上天坛医院”APP等互联网平台,截至今年6月,互联网平台已服务用户4万余人;推出“黄昏门诊”,方便工作时间不能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力发展日间病房,胃肠镜等预约时间压缩到3-5天,每日检查数量较此前增加约30%,提高效率、缩短等候时间……

据统计,相比十年前(2012年),北京天坛医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年均门急诊服务量从140.4万人次上升到225.6万人次,年均出院人次从3.5万人次上升到7.2万人次,年均手术量从近3万台上升到4.8万台;医院服务效率显著增强,十年间平均住院日缩短3.32天。天坛医院真正成为立足北京城南地区,辐射天津、河北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北京天坛医院践行公立医院使命,经历了新发地疫情等多次疫情的冲击,坚守住首都南大门,圆满完成援鄂、援冀等各项疫情防控任务。

贾旺说,天坛医院以创新为核心,探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侧改革”。在北京天坛医院,科室、病房的设置和布局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化的模式,而是遵循“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例如针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设置的“脑心共患疾病诊疗平台”,打通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心内科、心外科等从门诊到医技平台的11个科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必再像以前一样每个科单独挂号、检查,这些科室的医生共同为患者设计综合治疗方案,患者看病、检查的时间能够从两个月缩短到两周,真正实现“医生围着患者转”。此外,还有集神经外科、疼痛科、药剂科为主体的疼痛MDT,成为全国首个“无痛神经外科病房”,突破颅脑手术后头痛的治疗瓶颈;针对低龄儿童的“无哭声手术室”、设置儿科发热门诊,缓解家长的焦虑。

天坛医院还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医院。“8585”谐音“帮我帮我”,是北京天坛医院24小时人工服务热线的号码。为了让患者感受到温度,这个热线全天24小时人工接听,无需转接语音,一站式解答问题,涵盖服务咨询、预约挂号、建议表扬、纠纷投诉等功能,实现咨询、建议、投诉“接诉即办”“未诉先办”。

贾旺说,服务的“温度”是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之上更高的追求。小到从老院区延续而来的,在冬天候诊椅上铺上坐垫的“温暖行动”,大到为手术患者和ICU患者家属设置的提供休息、餐饮、阅读等多样化服务的“五星级”综合等候区,北京天坛医院始终把“有温度”的医院作为工作的目标。

当下,天坛医院党委提出,“到2035年,坚持‘强专科、大综合’功能定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到2050年,坚持‘强专科、强专病、强综合’功能定位,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医院”的两阶段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医院启动第三次转型发展。贾旺表示,医院将深刻理解、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北京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贡献力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天坛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临床医学和科研事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走进国际舞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小程序就能实现医保实时结算 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就诊流程升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聚焦重点领域: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这样干
新华社 2023-10-20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 | 医院南迁 解求医之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16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超大城市治理 | 北京天坛医院的蝶变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3
记者实地探访宣武、天坛两大三甲医院发现:两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呈下降趋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