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上半年亏损超188亿元,主要受到资本市场波动、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因素影响。
8月29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02799.HK)总裁梁强在该公司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的转型稳中有进。朱文辉副总裁则从宏观经济承压、房地产行业下行、牌照类子公司转让产生的所得税税负等三方面回应了中期业绩亏损原因。
朱文辉表示,“今年上半年主要从外部来看,新冠疫情反弹,还有地缘政治冲突,造成了宏观经济承压,这样的多重因素叠加造成了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有房地产市场的下行。从公司来说,公司自身的业务模式和资产结构等因素综合起来,中期业绩是未及预期的,归母净利润是-188.66亿元。”
朱文辉解释,宏观因素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持续波动的影响,集团所持有的部分权益类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出现较大浮亏,对上市和非上市股权和基金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78亿元。
从行业因素来看,宏观经济承压、房地产行业下行,客户的履约能力下降,违约概率上升,资产质量下迁。“出于审慎的考虑,本期确认的信用减值损失169亿元,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由于信用风险的上升,再加上资产规模压降,收购重组类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4亿元。”
朱文辉还表示,中期业绩亏损包括一次性因素,即今年所披露的牌照类子公司转让。“在转让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对母公司实现了收益,进行补充资本,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所得税的税负。”他表示,以转让华融湘江银行为例,母公司需要缴纳较大的税额,最后还是会有13亿元左右的净亏损。“但从整体上来看,转让牌照类子公司对公司的盈利贡献是正向的,即便消化了所得税以后,比如华融信托转让会对全年的净利润有30亿元左右的正向贡献。因为上半年相关的程序还没有完成,所以没有体现在上半年的报表当中,但是会体现在全年利润中。
梁强在会上提及,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的转型稳中有进。
“今年上半年,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225亿元,金融类不良资产的占比在提升,业务结构在优化。”梁强表示,集团不良资产主业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中国华融收购处置类业务基本保持平稳,主动把握了“大不良”的市场机会,深化业务创新,积极参与一级市场,开展以重整、盘活为目的的定制包收购,同时积极探索表外资产收购等新领域。“上半年,新增收购成本175亿元,同比增长53%。收购总量和市场成交的份额继续保持了行业前列的位置。”此外,多渠道地推进资产处置营销,主动采取定向组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手段提升处置效益,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七个区域性的营销中心。梁强提及,公司“创新采用了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自主开发的‘融易淘’小程序、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推介资产,涉及资产规模1500亿元。”同时,上半年中国华融处置不良债券资产130亿元,同比增加5%,实现收益3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已结项目的内含报酬率为10.2%。
二是收购重组类业务结构调整。上半年,中国华融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快转型,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压降非金涉房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涉房客户的风险化解。按照“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监管、重组盘活”的经营思路,顺利地推进了一批风险项目的风险隔离和化险出困。梁强指出,“上半年新增投放的收购重组业务中,问题企业重组占比超过60%。公司积极推动了破产重整,国企改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主攻方向,建立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客户储备,拓展了优质客户。”但由于收购重组类业务的信用风险暴露叠加资产规模压降,今年上半年该类业务实现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日均收益率也比去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2846亿元,较上年减少了8.5%,其中房地产行业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至45.9%。
三是债转股资产布局重点行业。梁强表示,公司“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进一步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围绕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化解风险,成功实施了部分项目。”
同时,梁强强调,上半年中国华融控资产,降负债,合理压降了规模。“今年上半年,我们有序推进了金融子公司的转让,合理压降了资产负债规模到6月末合并口径的资产总额9783亿元,较上年减少了5900亿元以上,下降了38%;负债总额912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5523亿元,下降了38%;如期实现了去年我们提出的资产规模压降至一万亿元的目标。”(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