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限后 北三县依然没有春天
中国网地产 2022-08-25 13:59

双剑合璧后,北三县依旧未能成为那个“独特”的存在。

跌宕几年间

2014、2015年是燕郊某楼盘销售小刘业绩最好的时候,那时候的燕郊不限户口不限售,加上地铁22号线和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利好,价格每天都会有些涨幅,七八千一平的价格更是买到就是赚到,很多项目都趁热打铁开了二期、三期,供不应求。

那时候购房优惠活动也很多,凡是拿着宣传单来签合同的,一万抵三万。最热销的时候,售楼处一天能接待近千人,当场交定金签合同的不在少数,甚至个别的一口气全款买两三套也是常事。

这些人一部分是抱着投资养老心态的通州、顺义居民;一部分是有通勤需求的北漂,碍于北京房价的高昂选择这里;还有就是刚刚拿到拆迁款的棚改户,回迁之前在此暂住。

从现在看,那时候入场的人或许是幸运的。

2016年左右,通州区被正式定为成首都城市副中心,作为城市副中心的辐射带,北三县的房价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那时的北三县或许于北京来说是那个独特的存在,某一天也许会出现在首都的版图里。

但好景不长,2017年北京出台“317”新政,叠加廊坊限购政策升级给不合理上升的房价一剂组合拳。仅一河之隔的燕郊房价从每平米三万五腰斩至一万六七,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成为了“接盘侠”。

一条河,两座城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燕郊忆江南小区一所93平方米的房子将免费送出,原因是房子所剩余的房贷已远超过当年的售价,成为了负资产。

无独有偶,2021年,某社交平台上名为“厚土”的业主准备将位于河北燕郊天洋城的40平方米房子免费赠与别人。条件是房屋转让所需的一切费用由买家承担,余下的贷款也由买家来还。

据其本人所述,房子是2016年以总价78万元购入的,目前还剩70多万贷款。因疫情原因工作关系离开了燕郊,还贷压力较大,所以想要出手。

像“厚土”这样急于“解套”的“接盘侠”在燕郊这座面积仅10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还有很多。

在过去的十年里,重度依赖“首都”的燕郊从一个5万人的小乡镇一跃成为了拥有147万人口的“环京第一城”,横跨潮白河修建的燕潮大桥成为了数以十万计通勤族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

也就是这条路,在疫情席卷北京之时,成为了横跨众多燕郊人心中的一道枷锁。而燕郊,自始至终对于北京来说,也未曾是那个独特的存在。

地铁一响,没有万两

8月9日,在限购政策满五年之际,河北廊坊宣布解除限购,“北三县”和环雄安新区周边县(市)的住房限售年限要求全面取消。

根据政策要求,取消户籍、社保(个税)等方面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限制性购房资格条件。对招才引智高端人才、招商引资企业高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随迁人员购买首套时,按照本地户籍对待。

同时“官宣”的,还有作为北三县重要配套的地铁22号线最新进展。历经改版三次后,22号线正式全面建设阶段,并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

从效果来看,以顺义东南部的燕郊嘉都商圈为例,在限购解除后商圈整体均价环比上周下降0.1%,个别小区均价环比上周下降0.2%,市场观望情绪明显,均出现客多房少的情况。

从整体数据来看,7月廊坊市二手房成交均价1.3万元/平米左右,较2017年成交均价高点跌幅接近6成,较去年同期均价跌幅也达15%。

据中指数据显示,2016年,燕郊新房年成交量达到17282套;2017年受限购政策影响,成交量断崖式下降至3540套,2018年达到低谷,只有987套。

成交价方面,2016年市场上行,燕郊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波动中上扬;2017年受政策严控影响,成交均价先升后降,不少楼盘售价达到3万元/平方米至4万元/平方米之间;2018年市场持续低迷,成交均价震荡性回落,最低时只有11863元/平方米;2020年基本保持在20000元/平方米上下,价格波动幅度很小,市场表现平稳。

贝壳研究院认为,取消限购限售有助于激活市场,部分被政策、疫情等因素抑制积压的需求短期有望集中释放,带来成交量的回升。但本轮政策放开不会导致市场过热,不会引发房价快速上涨。

一方面房企流动性困难引发的新房交付问题仍然是压制市场回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政策出台到购房者的预期和信心修复需要一定时间。

编辑/宋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