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稳增长与稳物价动态平衡
经济日报 2022-08-18 09:45

保持物价稳定并非静态稳定,而是动态、有市场活力的稳定,因此仍需高度关注短期有可能推高物价的因素,积极做好物价的预期管理。应在稳增长、投资与消费同步复苏的基础上稳定物价,尽快稳定消费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有所提升,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5%;1月份至7月份,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8%。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半年物价走势值得关注,其不仅反映短期经济形势,还会对社会预期形成重要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稳增长,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稳定物价,以此做好预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物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CPI构成看,有几个因素会对物价形成一定影响。一是随着国际油价回落,食品成为CPI上涨的主要因素,7月份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均有一定的上涨幅度;二是服务品价格仍然处于低位;三是核心CPI涨幅回落。7月份,不含食品、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下降至0.8%。

其次,猪肉、蔬菜为重点的食品价格成为当前推动CPI上行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相关部门采取了投放猪肉储备等举措,尽管下半年猪价仍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但幅度相对有限。

再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目前仍处于复苏之中,服务品价格不易出现明显上涨。而从居民消费的角度而言,消费的复苏力度还不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幅度不高,客观上CPI不具备大幅走高的基础。

有鉴于此,物价下半年有望保持稳定。但保持物价稳定并非静态稳定,而是动态、有市场活力的稳定,因此仍需高度关注短期有可能推高物价的因素,积极做好物价的预期管理。一是警惕国际能源价格,做好国际能源价格中长期坚挺的准备,统筹能源安全与发展,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二是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我国有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但受异常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要提前做好下半年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尤其要避免社会面形成粮食价格上涨的预期;三是做好诸如疫情等因素可能冲击短期价格的预案。

进一步保持物价稳定,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应建立在稳增长、投资与消费同步复苏的基础上。为此,要显著改善市场主体预期,推动供应加快复苏。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企业发展信心指数不高,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水平。2022年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比第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需要针对市场主体的顾虑,在落实中央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大精准施策力度,显著改善市场主体预期,尤其是投资预期。比如,CPI与PPI缺口加大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可以引导和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给协议。

稳定物价,还应尽快稳定消费预期。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4月份较低,6月份反弹至88.9%,虽有力度但还不够强。应采取切实举措,比如优化消费券的相关设计,把刺激短期消费与改善消费预期结合起来,推动消费的加快反弹与复苏,凸显惠民愿景。

文/匡贤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物价企稳回升态势初步确立
经济日报 2023-10-26
持续平稳运行 保供稳价有支撑——透视上半年我国物价数据
新华社 2023-07-10
3月份CPI环比下降、PPI环比持平: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4-12
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专家预测2月份CPI同比涨2.0%
证券日报 2023-02-28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稳物价”: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新华社 2023-01-13
2022年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物价篇:保供稳价有基础有条件
新华社 2022-07-10
保供稳价有基础有条件——2022年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物价篇
新华社 2022-07-10
金观平 | 稳物价须臾不可松懈
经济日报 2022-07-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