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健康”是5G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随着5G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不断成熟,远程诊断、远程手术、远程看护逐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更迅速、更清晰的交流以及应用,进一步释放医疗生产力,赋能健康事业。
在8月11日举行的世界5G大会医疗卫生和健康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去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确定了987个试点项目,大力推动5G技术在卫生健康行业的应用发展,以“5G+急诊救治”“5G+远程诊断”“5G+远程治疗”“5G加重症监护”为代表的典型应用场景,和5G远程超声机器人、5G移动监护仪为代表的行业终端不断涌现,促进5G与医疗健康行业融合发展。
以点带面 纵深推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
毛群安表示,当前5G等新技术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快速发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流动起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毛群安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搭载5G技术的救护车和直升机参与冬奥医疗保障工作,院前医生通过实时的音视频和急救指挥中心联通,为伤员提供高质量救治,“5G+医疗健康”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可以不断创新全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让医疗机构更高效运作,让医学技术更精准的赋能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毛群安也提出三点发展规划建议。
一是推广典型案例,助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毛群安介绍,目前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企业从试点进入规模化推广,让具备商业闭环的典型应用案例以点带面,纵深推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
二是加快跨领域协同,共筑“5G+医疗健康”产业生态。5G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涉及信息通讯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多个领域,其深度融合甚至还吸引了来自物流配送、汽车等行业的跨界者参与。毛群安表示,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需要进行广泛合作。
三是加强央地联动,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情况,出台配套措施,在推动交叉学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医疗健康创新,企业和项目投融资扶持,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5G+医疗健康”应用加速落地。
毛群安表示,全面推进数字健康发展,加快“5G+医疗健康”应用创新和规模化推进,将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多学科技术叠加 共促“5G+医疗健康”应用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杨宝峰在会上表示,5G技术在可穿戴医疗设备、远程监护等领域都已经有良好的应用与拓展,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与医疗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结合。
“5G技术在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已经有多年的研究,通过对生命体征的检测提供辅助的医疗判断。可穿戴的医疗设备可以对人体的血糖、血脂、心率、血压等实时的监控,目前已经非常的成熟了。”杨宝峰说。
在医疗领域,杨宝峰认为5G技术只是其中之一,还需要叠加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诸多技术学科,才能实现“5G+医疗健康”的应用落地。
如机器人辅助远程诊疗系统,他是基于5G技术的实时智能交互系统,通过远程超声诊疗系统提交会诊的申请,5G网络会实时将信息传输给医生进行诊疗,这些带来了便捷的诊疗,但需要对患者实时准确且连续长时间的检测,对信息传输和系统稳定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且需要机器人提供辅助诊断意见,是多学科集合的产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表示,5G技术催生全新的智慧医疗应用,正在推动医院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成为改革创新的动力。
“医院集团化发展对互联互通的需求是特别的迫切。”乔杰表示,“5G+医疗健康”在推动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升级,灵活的网络资源组合带来多个院区、跨机构的信息平台云影像诊断的同质化,既然方便了患者,也节约了医疗资源。
依靠5G稳定的连接和传输的能力,乔杰认为不管是医学教研还是普通的医疗数据储存、算力资源的加载等,都借此实现了设备部署、平台搭建、业务协同和划片分区结合在一起,多位一体打造的智慧医疗一站式智慧服务能够便民惠民。同时互联网赋能医院的高质量问诊,互联网医院带给患者全链条的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的人脸识别安全加密数据服务,再到药品配送到家,形成了新的医疗服务链条。
“从远程会诊到远程查房,再到远程手术,5G技术已经在多个医院实施落地,让移动查房如影随形,远程指导近在眼前,远程会诊可以上下贯通。”乔杰表示,从独立的场景到全流程应用,摸索全流程的“5G+”的业务范式,是5G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特色化。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