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其中一个重点议题。专家认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行业的共同目标,而近两年疫情的影响更是加速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当前,包括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都在推动银行等金融企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今年伊始,银保监会和央行相继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两份文件为包括金融业下一步数字化转型划定了方向和路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以及确保数据安全,与此同时,科技和业务层面的融合必须要更进一步,真正以技术赋能业务。
近年来,在金融科技浪潮之下,商业银行也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8月10日举行的“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发布最新报告《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至少16家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年报显示各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有所加大,在投入金额方面,工商银行2021年在科技投入方面超过250亿元,位列榜首;在投入占比方面,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超过130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4.37%,同比增长11.58%。
不过报告也指出,受经济环境和金融发展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发展战略和定位较为趋同,各金融机构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产品服务层面相似度高,业务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独特优势的数字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现阶段,数字化转型对业务的底层逻辑及产品服务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科技更多地改变了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方式,例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AI客服机器人等。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指出,客户极致体验、产业数字金融、价值体系重构将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洞悉客户感受,建立客户极致体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永恒的定律。他特别指出,产业数字金融是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产业发展与数字技术、数字金融的融合更加紧密,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数字金融势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以及确保数据安全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思特沃克新兴技术总监肖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真正把数据用起来”。他坦言,虽然现在很多银行建立了诸多的数据平台或数据库,但是有的只是停留在数据的归集上,并没有真正地把数据产品化或者深挖其内在的价值。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徐伟表示,要把数据当作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把数据的思路、方法和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也要融入对产品的设计、决策、营销以及风控的方方面面。
他坦言,在把数据作为核心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在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深入人心、自觉融入工作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对数据的获取和加工对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距离数据友好型的系统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已经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但是具备业务、技术和数据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还较为匮乏,与总体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等。
除了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之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数据安全的要求也非常之高。
今年5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明确数据质量责任,强调数据安全保护,对接数据治理要求以及重视数据价值实现。“这其中提到,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数据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银行基于数据资产和数据化技术开展金融创新,前提是构建从数据的产生、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和销毁等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能力。所以,监管部门提出强化安全访问控制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管理,加强对于合作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关注外部数据源合规风险,明确数据权属关系,加强数据安全的技术保护。”高峰说,数据安全能直接影响到数字化转型能“走多远”和“走多稳”。
展望未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轮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科技和业务层面的融合必须要更进一步。
肖然表示,银行数字化转型不能仅停留在银行技术条线的变革或者只是满足于建立一个新的企业IT架构等。其核心应是“以科技引领业务”,将科技能力深度赋能业务,从而引领业务的创新。“融合”应是下一步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
中关村科金业务咨询合伙人张庆对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应该是业务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从转型的方法论来看,需要从企业架构设计入手,特别是业务流程规划和梳理,需要IT团队深入理解银行自身的业务场景特征、客户特点及模式等问题,根据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仅依靠专精的IT团队单打独斗,或者仅对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