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海:填志愿当心陷阱 谨防不法分子通过“托关系”等名头诈骗
解放日报 2022-07-25 08:33

7月23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今年秋季高考分数线,填志愿正在进行时。上海辟谣平台梳理发现,高考分数公布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重视志愿填报的心理,谎称自己与多家知名高校有“内部协议”,通过“预留名额”“托关系”等名头进行诈骗。今年,上海秋季高考因疫情延迟一个月,而此前全国各地秋季高考分数揭晓后,包括教育部在内,多个权威部门都已发布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当心志愿填报陷阱。

教育部提示,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上海辟谣平台汇总近年来一些涉及高考志愿填报的虚假诈骗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一是虚假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

有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二是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

有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三是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有的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四是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

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的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教育部建议考生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五是“野鸡大学”仿冒正规高校行骗

部分“野鸡大学”仿冒正规高校校名,或冒用正规院校的历史用名,通过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和考生家长报考。事实上,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均已在教育部官网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进行查询核实。

六是混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

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但学生入学后才发现,就读的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虽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高效准确填报志愿,要做好这些“功课”
中国青年报 2023-07-03
不可尽信“AI填报志愿”
中国教育报 2023-06-29
教育部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中国教育报 2023-06-26
谨防上当!教育部预警三类高校招生录取骗局
新华社 2022-07-08
教育部发布预警: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谨防诈骗
教育部网站 2022-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