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社会学家说过:
“什么是富有?就是比同学多挣一千元。房子需要住多大?要看邻居家房子有多大。”
我们习惯拿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把他人当作自己幸福的参照。
同事一个奇怪的眼神,朋友一场莫名的脾气,都能轻易搅乱我们自己的节奏。
哲学家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
一个人太在意他人,就会与世界,与自我产生冲突,带来地狱般的痛苦。
我们常常嘴里喊着为自己而活,可实际上,内心里却总是人山人海,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1
别在意他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的样子
欧洲有位画家,希望画出一幅巅峰之作。
他花费很长时间,终于画出一幅自己很满意的画作。
他把画作和一支铅笔摆在大街上,在旁边写上:
“请在你认为不够好的地方画个圈”。
一天过去了,晚上画家充满期待地去取回画,他以为按照众人的眼光去修改,自己的画作就能臻于完美。
但拿到画时,画作的每一处都被画了圈。
画家傻眼了,修改根本无从下手,若是勉强修改,只会面目全非。
他陷入了深深的沮丧。
后来,一位老者得知此事,让画家再次把画作和一支笔放在大街上,在旁边写上:
“请你在你认为足够好的地方画个圈。”
这一次,画的每一处,又都被画上了圈。
老者告诉画家:“无论你怎么画,都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
三毛曾说:“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能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自己”。
我们以为透过他人的眼光,看到的世界更全面。
但其实每个人的眼光,都只是一个视角。
人生的真相是,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你甚至无法让某一个人对你永远满意。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与他人互为风景,赞叹或讨厌,或许都只是一时兴起。
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步步前行。让生活,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一辈子那么短,只够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他人的眼光,是我们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2
别在意他人的情绪,确立自己的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斯梅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让一个原本心情愉悦的人与一个闷闷不乐的人单独共处一室。
结果不到半小时,原本心情愉悦的人也变得垂头丧气。
之后,斯梅尔进一步发现,情绪的传染时间只需要20分钟左右。
白岩松说:“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不被他人坏情绪污染,才能掌握自己生活色彩的钥匙。
作家哈里斯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某天,哈里斯和一位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卖报纸的小贩脸色阴沉。
朋友接过报纸,和气地说了声:“谢谢”。报贩仍然冷着脸不说话。
离开后,哈里斯跟朋友抱怨道:“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
朋友说:“他每天都这样。”
哈里斯不解地问:“那你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客气?”
朋友一脸平静地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生活中,会遇到被不良情绪控制的人,随时准备将情绪垃圾倾倒给其他人。
不做情绪垃圾桶,给自己心灵以安宁,也给自己身边人一方精神净土,是对世界最大的善意。
有个词叫“情绪自由”,他人的情绪与自己无关,自己的情绪不受他人影响。
真正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自由,而精神自由源于情绪自由。
约翰米尔顿曾说:“一个人如果能主宰自己的情绪,那他就胜过一个国王。”
不在意他人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才有自由而丰盈的精神王国。
3
别在意他人的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
世界上有一种悲哀,是用自己的宝贵一生,活成别人的样子。
盯着别人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迷路。
人,只有忘记别人的路,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辽宁有位叫魏书生的老师,教育理念与传统方法大相径庭。
他的语文课堂,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地鉴赏评析,他来听。
他带班,就让学生轮着当班主任。学校的会让学生去开,回来后落实执行会议要求的,还是学生。
结果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远超其他班级,综合素质也拔尖。
当魏书生被评为当代教育改革家时,被问及,如何独创的这些教育方法?
魏书生回答说:“别管其他人怎么做的,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自己亲身去实践,就行了。”
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
不要盲目参照别人,很多时候都是他之蜜糖,汝之砒霜。
就像别人穿着好看的衣服,你穿未必好看;
别人如鱼得水的工作,你做未必适应;
别人自得其乐的伴侣,你拥有未必幸福。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说:“人生有且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人活一世,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丢失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小草铺满大地,大树高耸云端,鲜花摇曳芬芳,飞鸟自在翱翔。
生命的最美,各有其自身的精彩。
当你越来越在意自己,只想做好自己,而不被他人影响,便是懂得了如何为自己而活。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