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张精品照片、50件(套)珍贵文物聚焦北京抗战历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7-11 15:00

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开幕

85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京华大地上的烽火印记,每一处抗战遗存和纪念设施都铭记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壮阔进程和光辉历史,闪耀着伟大的抗战精神。首次以这些纪念设施和遗址遗迹为主要内容的“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展览分为“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地核心展示区”“抗战纪念设施重要展示区”“抗战遗存重要展示区”三个部分,通过200张精品照片、50件(套)珍贵文物讲述了北京伟大的抗战历史。

观展亮点

一顶钢盔

布满弹孔见证激烈战斗

第29军战士的钢盔

展览第一部分,一顶布满了大大小小弹孔的钢盔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钢盔顶部缺损最大,为一个直径约6厘米的不规则窟窿,缺损处边缘已是锈迹斑斑。抗战馆史学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韩亮介绍,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战士戴过的钢盔,1985年修复宛平城城墙时出土。抗战馆建馆之初,钢盔便被该馆收藏,可谓是陪伴抗战馆时间最久的文物之一。之后,钢盔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因而它也被馆内人称为“镇馆之宝”。

韩亮说,这种钢盔外形酷似飞碟,也叫“飞碟盔”。长城抗战时,全国民众慰劳第29军,自发集资购买军械,南方的广东女师就赠送了这种钢盔。卢沟桥事变时,头戴“飞碟盔”、身背大刀,伫立守卫桥头的士兵照片,成为第29军士兵的标准像。“从钢盔的破损程度,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战斗的激烈。它是战争的最直接见证。”

与钢盔同一时期出土的还有第29军战士用过的徽章、子弹壳、弹夹,这些物件也在展厅里同时亮相。

一张委任状

讲述悲壮守桥故事

1935年4月1日,宋哲元颁发给第29军37师110旅第219团第3营第10连连长孔宪全的委任状

“兹委任孔宪全为本军第三十七师第一百一十旅第二百一十九团第三营第十连连长。”钢盔旁边,是一张第29军司令部委任状,委任状的纸张已经泛黄,折痕处也有些许破损。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背后,是一个悲壮的守桥故事。

孔宪全是谁?韩亮说,孔宪全1928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来加入第29军,因在喜峰口、罗文峪等战斗中作战英勇,1934年,他被升为炮兵连连长。然而,孔宪全却以“学过武术,体格强壮,愿意带领步兵守在阵地第一线”为由,申请转任步兵连连长。上司宋哲元被他的勇气所感动,也因此有了这张委任状。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孔宪全临危受命,面对数倍于我方的日军,带领全连120人与之顽强战斗,在重兵包围下坚守不退。“当时,回龙庙和位于卢沟桥以北约500米处的卢沟铁路桥附近的战斗最为激烈,孔宪全率领连队在夺回铁路桥的战斗中,挡住了日军多次进攻。”韩亮说,最终,我方成功夺回了铁路桥,大振军心;而包括孔宪全在内,其连队70余人壮烈牺牲。经史料考证,其中1排排长沈忠明是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一封“感文”

记录平民眼中的战争

1976年,一场大地震突袭华北。距离震中180公里的北京,不少建筑遭到破坏,妙应寺白塔便在其中。1978年,相关部门对白塔和寺院进行了全面修缮,整修过程中,文物专家在白塔寺塔刹夹缝中,发现了一封泛黄的“感文”:“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六月廿九日,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争风云弥满全国……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现战事仍在激烈之中,战事何时终了尚不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文章的落款为:民国廿六年十月初三日 罗德俊。

“根据史料记载,白塔寺曾在1937年经历了一次修缮。对应着写作此文的时间,所以我们猜测罗德俊可能在当时参与了修缮工作。”韩亮说,除了这封感文外,关于罗德俊,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感文全文不过百余字,却满含着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担忧。“我们推测,他冒着风险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为的就是让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一口木箱

诠释军民鱼水深情

展览现场,一口一米长、半米宽的深棕色木箱是军民情深的有力见证。

箱子曾经的主人是萧克。韩亮说,1938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派萧克前往平西。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出发时,萧克没有带足生活物品。在他到达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驻地后,急需一个收纳箱。当地百姓得知后,自发找到一个木箱想送给他,这让萧克非常感动。但他却对老乡们说,共产党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说罢,便拿出一枚银元当作租用木箱的租金,并承诺“离开后会把箱子再还给老乡”。在离开马栏村时,萧克果然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将箱子留给了当地百姓。1997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建立的时候,老百姓又把箱子捐给了纪念馆。此次是抗战馆借展展出。

展览中另两件与萧克有关的文物是他关于冀热察工作向军委的报告手稿以及之后军委给萧克及军政委员会的回电抄件。1940年2月1日,身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的萧克向军委报告了关于冀热察挺进军“三位一体”的战略;2月11日,军委回电对其表示肯定。“这组珍贵的手稿和回电抄件,真实记录了冀热察挺进军发展壮大的非凡历程。”抗战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说,文物由萧克本人于1990年捐赠给抗战馆,“他说,这些东西放在我手里没有多大用处,放在纪念馆,不但对热心研究抗日战争的同志们有帮助,也有利于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两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观展解码

一个半月走访拍摄万余照片

展厅中,主视频“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巡礼”循环播放,介绍着北京抗战主题片区的建设情况。这里面有关抗战遗存的视频图像以及展览中的照片均为抗战馆调研团队实地拍摄。

“从3月初到4月中旬,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走访了120多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遗迹,拍摄了照片1.1万余张,视频3000多分钟。”韩亮是调研团队的成员之一。他解释,这些最新的资料不仅丰富了展览的内容,也为本市打造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做了重要的资料储备。

很多纪念设施和遗址遗迹都地处人迹罕至的地方,为团队的拍摄、记录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调研团队成员之一张伟杰负责的是密云区,与英雄母亲邓玉芬相关的遗址遗迹是他探访的目的地之一。张伟杰说,在十余年的抗战岁月中,邓玉芬的丈夫和五个孩子战死沙场。在接连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独自在家的邓玉芬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八路军。当时,他和同事就是奔着邓玉芬曾经救治八路军的一个山洞去的。但在与邓玉芬后人交谈后,张伟杰得知,山上还有另外一个山洞,是邓玉芬与小儿子曾经的藏身之处。听到这一消息后,张伟杰和同事很兴奋,立即出发。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后,车终于停了。从车上下来,张伟杰有点儿发蒙,环顾四周,无一条现成的路。他回忆,“村民拿着镰刀现场开路,我们手脚并用跟在后面,抓着野草、踩着树根,爬了40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当扁口、贝壳状的山洞终于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张伟杰和同事心中一阵激动,不约而同喊出“太值了!”

这些实地走访的遗迹也被抗战馆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在展览的尾厅处供观众查阅。黑山扈战斗纪念园、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北平学生南下请愿示威团出发地)、八路军宋邓支队会师地旧址等诸多不为市民所知的“小众”地点都在电子屏上进行了丰富呈现,为观众奉上一张图文并茂的“北京抗战地图”。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西侧专题展厅

票价:免费

展期:2022年7月7日至2023年3月31日(暂定)

参观方式:通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永远铭记这场中华民族的铸剑之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3
2024年高考历史(北京卷)试题评析来了!
北京考试报 2024-06-10
北京:今日起26类商品可以旧换新,单件最高补贴1000元
北京市商务局 2024-05-31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投诉渠道公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24-05-06
明年节假日安排来了!附北京普通中小学校历及中高考大事记
首都教育 2023-10-26
公租房也能合租了!石景山试点分居室配租!首推45套房源
石景山区住建委 2023-08-19
清华大学2023年招生组联系方式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24
北京300余件展品参展深圳文博会
新京报 2023-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