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释放博物馆力量,赋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0 15:0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8日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9日新华网)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充分用好博物馆中蕴含的历史智慧,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可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14亿多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博物馆是文物展示的地点,更是诠释文物价值和意义的场所。作为与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的相遇之地,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现在,并打开心灵去接受未知的事物、全新的观念,这正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精美珍贵的文物、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庄重严肃的革命旧址、类型多样的世界遗产地……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来源,也让博物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十三五”期间,我国备案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增幅23.4%,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至12亿人次,年均增加1亿人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参观博物馆人数最多的国家。预计“十四五”末,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将达到6500家,年举办陈列展览数量达3万个,年观众数量达14亿人次。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但它们从来不是静止的。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幅幅珍贵字画,不仅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也跃动着一个民族的根脉。

揆诸现实,博物馆体系布局逐步优化的同时,博物馆的展厅早已延伸进公众生活,延伸向更广阔的世界,社会功能有效发挥。从“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到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新时尚,从文博探索类节目大受欢迎到多姿多彩的展览提供丰富体验,从风靡全网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火遍全国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让我们看到博物馆的力量愈加凸显。

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让文物活起来,融入社会时代发展,离不开对文物价值和意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博物馆应有的价值,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博物馆更好展示展览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能让人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为观众串联起时间的珍珠,打开上下几千年的浩瀚世界,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滋养,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意气风发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文/罗建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求是网 2024-11-10
AI赋能打开想象力!美术馆里的文博展让早期中华文明可见可感可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5
电影《只此青绿》文博联动守护中华文脉 多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接力为“青绿”打call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4
看展 | “文明的源起:早期中华文明探寻大展”在京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探寻早期中华文明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年度重磅大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国博发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阶段成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1
新知|《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出版 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史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探游:青春脚步追寻中华文明
新华社 2024-05-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