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为59.77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7-01 19:32

生态环境部近日首次发布全国生态质量指数(EQI),对2021年的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国生态质量指数”值为59.77,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这样的评价代表了什么?这个指数对于各地改善生态环境又有怎样的参考意义呢?

据了解,2021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值为59.77,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这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其中,生态质量为“一类”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青藏高原东南部等地区。“二类”的县域面积占32.1%,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昆仑山、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类”“二类”的县域面积合计占国土面积60%左右。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监测处处长 董明丽:我们这个指数最后呈现这个打分,我们会把它分为五类。一类就是指生态功能比较完善,生物多样性也比较丰富,稳定性也很好,调节能力也很强。然后受人类的胁迫也比较少。二类就是相对较好的。最差的就是五类,生态整体的系统比较脆弱的这类。

董明丽说,开展生态质量评价就是针对生态系统整体情况的“综合体检”。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分别是“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胁迫”。“生态格局”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与配置情况,类似对人体的身高体重等外科检查;“生态功能”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就像体检中对人的“肝、肾脾、胃”等一般功能指标的内科检查。“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区域物种层次生物多样性状况,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生命力,类似人体“心脏”等核心功能指标的检查。而“生态胁迫”则反映了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与压力情况,类似有些人“抽烟、喝酒、熬夜”等对健康的危害情况。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监测处处长 董明丽: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来系统考虑的。(比如)因为咱们过去总有一个观点就觉得林地好、沙地不好,好多地方盲目造林。但是实际对于一些年降雨量小于200毫米的地方,种树实际是种不活的,降水量太少了,反而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我们会引导地方政府,宜沙则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湿(地)则湿(地),让它更符合本地的状况。

纳入生物多样性指标 促进保护原有物种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据了解,全国生态质量指数的一大特点就是纳入了生物多样性指标,以此促进各地更加重视本地原生功能种群保护。

全国生态质量指数纳入了生物多样性指标,从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重要生态功能群物种等多角度对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特征进行评价,推动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监测处处长 董明丽:你这个地方原来有多少(动植物)也是有个库的。我们会通过这种监测来得出这个地方是不是保持了原有的物种,现在的生物多样性的活力是不是增加了。

在四川巴中,森林覆盖率达63%,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当地通过建立古树名木数据库,定期检查古树保护措施与生长环境等,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养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让百年古树焕发勃勃生机。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张芳:我们每年都要巡查、排查树体倾斜,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普查,摸清古树名木“家底”,按照“一树、一牌、一卡、一人”的制度要求,建立古树名木“户籍”,落实管护责任制度。同时,做好树干防腐、地下土壤根系处理、病虫害等保护措施。

董明丽认为,指导地方政府更加系统加强生态建设,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是生态质量指数的重要作用体现。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监测处处长 董明丽:生物多样性也是要求地方政府,引导地方政府要保护原有物种,不要盲目引进一些外来物种。首先外来物种来了养不活,这是造成经济损失。还有就是有可能带来外来物种入侵的危机,所以我们现在这些指标都是有引导作用。

对各地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董明丽告诉记者,“全国生态质量指数”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根据我国过去十多年的生态状况评价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升级,因此这个指数与以往的评价标准相比,更客观,更全面,也更科学,对于各地系统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是通过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实现的,天是指卫星遥感监测,地是指各地生态样地样线地面监测。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监测处处长 董明丽:样地和样线其实是采样点,这个地方我会长期观测,比如它的动物、植物长势。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以(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为区域中心,以样地样线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的网络。

在内蒙古包头,拥有生态样地样线地面监测点71处。眼下这座重工业城市正积极探索创新生态修复方式。当地在原有钢铁制造厂区的燃煤锅炉废料排放点上进行了大面积覆土绿化改造,并铺设浇水管线,使原来的灰渣坝变成了如今的百亩玫瑰花园。

包钢集团绿化公司工作人员 丁源秀:过去的灰渣坝周围,无风空中尘、有风尘满天。现在的灰渣坝区已经形成了种植面积15万平方米的玫瑰种植基地。另外,还有新疆杨、紫穗槐,大概有2.5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后期还是准备把灰渣坝区的玫瑰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随着生态修复面积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带来的是生态质量指数的改变,而受益的则是当地的百姓。

在河南洛宁,通过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式,使得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取得了跨越式提升,跃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监测处处长 董明丽:我们(生态质量指数)里边18个指标,每一个指标都能指向一个老百姓的感受。现在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态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这个指数,其实也是跟老百姓的感受是一致的。我们主要是评估生态保护的成效和生态变化的情况,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所以这个评价淡化自然本底,而注重这种本身的自身的比较。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 刘苏)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