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安全感
人民日报 2022-06-22 09:15
专注于改善购物体验,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安全感,商家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作为常见促销手段,打折能够让商品更具性价比,帮助商家吸引客户。如今,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每逢“618”“双11”等节点,相关促销活动打折力度往往较大,既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也促进了社会消费。然而,一些虚假打折现象频频出现,且花样不断翻新。

标价不实,先涨后降,“大数据杀熟”,在满减优惠等方面藏“猫腻”……从线上到线下,层出不穷的套路令人防不胜防,导致不少消费者中招。有的人被打折所吸引,在完成消费后却发现,促销商品竟比打折前还要贵。虚假打折其实是掩耳盗铃,有关行为不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有损价格诚信、商业诚信,甚至影响社会诚信,危害不可小视。商家采取虚假打折手段,虽能获得短期利润,却终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治理力度,集中整治虚假打折等市场乱象,取得了实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虚假促销的形式日趋隐蔽,新变种不断出现。因此,相应的治理举措也须与时俱进。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经营者在进行价格比较、折价、减价等活动时的具体要求,列举了予以禁止的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治理虚假打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深入推进。首先,依法加强惩治力度,对虚假打折等违法经营行为露头就打,提高其违法成本。其次,依法健全严格的“原价”认定,督促商家遵守相关规定,禁止随心所欲虚标价格、进行虚假打折。此外,还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实行行业禁入,推动商家增强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就能维护市场秩序,改善消费体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虚假打折现象侵害消费者切身利益,必须依法予以规范。当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释放消费的力量。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要对虚假打折、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治理。通过依法整治,创造更安心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提振消费者的信心,从而激发购买力、促进消费。同时,在治理过程中,也应尊重和保障商家正当权益。比如,《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了“经营者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故意”等不属于价格欺诈的3类情形。既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避免对商家造成误伤,才能促进公平交易,真正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打折实质上是一种让利多销、打造口碑、吸引客户的促销手段,绝非价格欺诈。营销打折产品,需要价格诚实、保证质量,否则只能做“一锤子买卖”。在法治更加健全、消费者权利意识更强的今天,专注于改善购物体验,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安全感,商家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文/李思辉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别再让“先涨后降”套路消费者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加购的商品价格突然暴涨,消费者:购物节有被愚弄的感觉
法治日报 2024-11-10
北青快评 | 别让商家愚弄消费者损害“双11”信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9
加购的商品价格突然暴涨 消费者:购物节有被愚弄的感觉
法治日报 2024-11-09
“秒付”订单仍未抢到免单资格 消费者认为有猫腻 法院:构成消费欺诈 退一赔三
扬子晚报 2024-06-07
消费者双11网购一秒付款仍未中奖 法院认定商家虚假优惠诱消费者下单判其三倍赔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遏制“阴阳菜单”不能光靠消费者投诉举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超高原价超低折扣 直播间“福利”有多少是靠谱的?
法治日报 2024-0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