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特长生
中国教育报 2022-06-15 12:07

6月,满怀期待的高考季,千万个家庭共同期盼着孩子金榜题名,斟酌着孩子的兴趣、专业与理想学府的选择。伴随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谷爱凌和苏翊鸣等学训双优的典范运动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唤醒了我们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多维思考。培养出学训双优、爱体育、会学习、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是中国体教融合的目标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

体教融合不简单是学习、训练、竞赛的融合,更不是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融合。我们应立足时代背景,把体育事业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民族振兴靠人才。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我国教育现状看,加强体育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培养学训双优、爱体育、会学习、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趋势要求。这一系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改革政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息息相关、遥相呼应。

体育特长不应仅仅是一技之长,不等于武强文弱,应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多元的良好素质和高超技能。事实表明,只有体育一技之长的纯运动员职业生涯不具有可持续性,很难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

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训练竞赛是体育的手段,以体育人是体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是对生命的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每一名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潜能。为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创造性地提供有个性、充满关怀且全面的教育,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路径。让他们在高校的体育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取到新知识和新技能,更能使思维、情感、意志、社交、学习力等多元智能得到发展,进而更加热爱体育,让体育伴随其生命发展全过程。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未来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模式也必将作出适应性和引领性变革。我们需要一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变革,关注体育特长生培养长期发展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真正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学训深度融合。

作者/张守伟,系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北体大教授谈高校开设足球运动专业:探索创新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4-04-02
足球运动今年被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探寻人才培养新路径
工人日报 2024-03-27
专业新调整对体育人才培养利好几何
新华社 2024-03-21
体育特长生入选清华特奖:在人生旷野追寻无限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学青会|体育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新华社 2023-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