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降本增效释放经济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3 07:32

面对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经济发展环境,“降本增效”成为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期在走访中了解到,当下,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生产企业,都在坚持“集约优先”的发展策略,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智慧场景、技术改造、人员优化、结构调整……企业借助多种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即便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生产企业都从实际出发,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些无不体现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韧劲儿。

成本控制

为经济发展注入后劲儿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对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生产领域降低能耗、消费领域绿色低碳的重要意义。在制造业的投入与产出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事实上就是有效降低成本。特别是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控制成本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北京市的各类企业都在纷纷尝试各种科学控制成本的举措。最常见的是企业直接节省下来的显性成本,例如去年北京公交集团借助车辆淘汰更新的契机,压减车辆规模,并将部分淘汰的大型公交车,改购小型公交车,逐步提高小型化公交比例,通过这种方式节约购车资金约1.65亿元。

此外,还有企业想办法更新设备节约了不少不易用货币衡量的隐性成本。比如,北京物美超市内投用的“智能生鲜秤”,可以自动识别商品种类,顾客把商品放在称重台上,直接打印价签即可。通过智能化手段,让称重效率提升了一倍,减少了顾客排队等候时间,由此降低了因排队导致的销售损失。减少的这部分潜在销售损失,正是公司的隐性成本。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有的公司在缩减固定成本。以京港地铁为例,在节能改造过程中,优化了车站公共区域及区间照明的时间,对于站厅、站台等处的工作照明、导向照明及广告照明,不再采用整条线路统一开关的方式,而是将这些照明的开启时间设定为每座车站当站首班车前15分钟,关闭时间设定为当站末班车后10分钟。照明开闭时间的调整,为京港地铁节省了电能消耗。

还有的公司在尝试控制可变成本。北京公交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制度体系,探索用工新模式,大力推行无人售票,同时升级内部调剂平台,有效开展人员内部转岗和横向调剂,为公司节约人工成本2.7亿元。

“降本增效工作是企业提高管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场自我革命,也是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北京公交集团财务部副经理王锋感慨地说。由此可见,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一系列有效可靠的成本控制手段,为首都经济稳定发展注入后劲儿,也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

成本压缩

蕴含在“智慧场景”中

6月8日上午,北京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驾驶员耿强开着668路公交车抵达终点站北京站东。他把最后一名乘客送下车后,稍微喘了口气儿,迅速在驾驶室内完成“路号切换”操作。很快,公交车线路显示屏上的数字从“668”变成了“122”。随即,耿强师傅驾驶着这辆122路公交车,从北京站东街出发,开启了下一段运营。

668路是一条进出城联络线,往返于通州区的京东运乔建材城与北京站。据北京公交集团运营调度指挥中心业务主管靳晨介绍,通过客流数据分析,668路主要为工作性客流,通勤属性明显。早高峰进城方向客流大,出城方向客流小,晚高峰反之。而往返于北京站东街和北京西站南广场的122路公交车,则是工作性客流和生活性客流并存的线路,早晚高峰客流在方向上并无明显差异。

从去年开始,北京公交集团联合编制668路和122路的行车时刻表,668路的车辆在早高峰由通州运行到北京站后,加入122路运营,晚高峰再恢复到668路运营,开往通州区域。通过这种方式,既缩短了122路的间隔,优化了乘客出行体验,也提高了车辆和人员使用效率,减少空驶里程,降低运营成本。

“包括668路和122路在内,北京公交集团已有22对公交线路联合编制行车时刻表。”靳晨介绍说,北京公交集团通过跨线联运等举措,不断提高运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去年共减少低效投入608.75万公里,节约运营成本1700万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跨线联运等线路优化举措的实现,与北京公交集团开展的区域智能调度改革密不可分,智慧的场景成就了成本的压缩。

靳晨介绍,根据客流规律、线路走向、场站条件等,北京公交集团将经营范围划分为53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有区域智能调度中心,替代以前分散在各个线路上的调度员。如此一来,北京公交集团便将分散在702处公交场站的单个调度单元,整合到53个区域智能调度中心里的385个调度台上,突破了以往“人车绑定”“车线固定”的传统方法。

“调度员可以统筹使用的运力资源更多了,调度指令辐射范围更广了,调度的灵活性也更高了,这为资源的统筹利用、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能。”靳晨说,“像668路、122路这样分属于不同车队的公交车,以前在调度与管理上是存在明确界限的。现如今,它们全部整合到北京站区域调度中心来统一指挥,这让跨线联运得以实现。”

成本压缩

蕴含在“技术改造”中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企业运营成本的压缩,还蕴含在技术改造中。

北京地铁公司就示范研究了一项新技术——“飞轮储能设备”,仅地铁房山线的一座车站,一年便可节约电费40余万元。日前,北青报记者走进地铁房山线广阳城站的机房内,看到了这台占地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飞轮储能设备”。

据设计人员介绍,这样一台外观看起来很普通的设备,像是一个超大的磁悬浮“陀螺电池”,却是国际先进技术,目前地铁列车制动主要依靠电气制动,列车制动时产生的电能回馈到电网,使电网电压抬升。以往地铁列车都是靠电阻来消耗这部分电能,其实是浪费了,而飞轮储能设备能够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将这部分能量以动能形式储存起来。

这个“陀螺电池”到底能给地铁带来多大效益呢?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以房山线广阳城站1兆瓦飞轮储能设备日均节能1450千瓦时的测试数据计算,全年预计节约电量52.93万度,节约电费40.75万元。

又如北京物美超市于近期在大成路店试点安装了智能防疫闸机。物美集团防损负责人孟飞介绍,过去超市门口需要两个人值守,开展测温验码等工作,安装智能闸机后,仅需一个人即可。而且,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通过刷身份证,即可完成体温检测、口罩检测、人脸识别、人证对比等查验工作,闸机还支持各省健康码对接,语音提示健康码状态。智能防疫闸机既提高了查验准确性,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部门今年也继续过“紧日子”,从严从紧安排部门一般性支出,对非紧急和非刚性支出可压尽压、应压尽压。可以说,政府部门的成本压缩蕴含在敬民之心、简政之道当中,为企业营造更宽松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实现“轻装上阵”,调动创业热情、激发创新活力。

保产业链

企业如何做到“小”“隔”“分”

如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政府层面出台多项措施统筹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外,很多企业在制定闭环生产预案时,都遵循着“小”“隔”“分”的原则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运转。

自5月21日海淀区宣布全域实行提级管控措施后,中关村科学城重点企业安泰科技永丰园区在“小”字上做足了文章——缩小生产单元,办公人员居家办公,仅保留一线核心生产人员及技术保障人员,将到岗率降至最低。“人员压缩,但生产不压缩。”安泰科技永丰产业园总经理助理姜伟介绍说,“园区内各业务单元改变员工的倒班方式,做到人歇设备不停。”

同时,园区闭环管理期间,在“隔”字上下足了功夫。园区内实行“双楼长制”,分区、分界管理,各区、各楼宇独立小闭环,虽在同一园区,但互不交叉,业务交流都改为线上进行,人员做到“足不出区,身不过界”。

另外,“分”餐制有效防范了病毒传播隐患。以前一日三餐都要集中在中区的食堂,为避免人员流动和聚集,从4月底已停止堂食,改为送餐分食。园区闭环运行,增加夜宵,从一日三餐改为一日四餐,并增加品种,保障员工饮食健康。

姜伟介绍,在属地各政府部门和各上级单位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在15天的封闭期内,安泰科技永丰园区实现零感染、零事故,并将产能维持在日常的80%至90%,重要工序产能维持100%,保障重点客户、重要订单及时交付。

案例

北京地铁多措并举打造“节约型地铁”

365天运转不停的地铁列车,是城市用电大户。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获悉,近年来,北京地铁在节能降耗上下足了功夫,通过LED照明和通风空调节能改造等措施,推动“节约型地铁”建设。近年来,电费在运营成本中的占比逐年降低,2019年降至11%,低于国内20%的行业水平。

在地铁广阳城站,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飞轮储能设备的工作状态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京港地铁所辖各线车站中,照明设施采取“一站一策”的策略。京港地铁优化车站公共区域及区间照明的时间,针对站厅、站台等地的工作照明、导向照明及广告照明,不再采用整条线路统一开闭的方式,而是将这些照明设施的开启时间设定为每座车站当站首班车前15分钟,关闭时间设定为当站末班车后10分钟。同时,根据不同季节自然光照度情况,合理利用地面站、高架站及地下站出入口附近的自然采光,实现节能。

京港地铁17号线在站台轨道旁设置了动态媒体电子屏,前期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测试,自17号线南段开通以来,其全线站台轨旁LED电子屏亮度始终保持在60%,在满足乘客日常出行需求的同时,更加节能环保。经计算,与设置100%亮度相比,目前17号线站台轨旁全电子屏每小时可节省用电约43.5度,全年将可节省用电约27万度。

京港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也开展了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在车站不同区域选取不同色温的灯具,如站厅、站台区域采用偏白光的灯光,明亮但不刺眼;卫生间则采用更柔和的偏黄色灯光,在降低照明系统电力消耗的同时,提升了乘客的视觉舒适度。

同时,京港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实施列车运行等级优化,即根据客流情况不断优化调整驾驶等级,如在客流量较大的早晚高峰期,在部分区间会使用加速模式,在客流量较小的平峰期,则会调整为其他模式节约电能,在保障乘客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节能的效果。

此外,地铁公司推广使用16万支LED绿色照明,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节电率达到50%以上;在66座车站实施了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实现了系统综合节能30%以上。今年,京港地铁还将继续挖掘和推进节能低碳项目,在地铁16号线开展空调通风系统节能试点;利用车辆段及高架站屋顶开发光伏发电,用于日常工作用电等项目,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压缩成本。

北京公交“降本”6.22亿元来自哪儿?

按照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要求,北京公交集团在市财政局的带领下,对标行业基线,制定了三年降本增效具体措施,计划三年降本13.94亿元。2021年是实施降本增效措施的开局之年,北京公交集团实现节约资金6.22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这6.22亿元来自哪里?北京青年报记者作了采访梳理。

一、搭建智慧场景

节约成本0.17亿元

主要做法:实施区域智能调度改革,53处区域调度中心全面投用,1217条常规公交线路全部进驻区域智能调度中心发车,采取优化线网结构、单班就近驻车、增加定点班线、跨线联运等措施。

取得成效:全年共减少低效运营里程608.75万公里,节约了运营成本0.17亿元。

二、科技创新赋能

节约成本1.7亿元

主要做法:通过车辆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组建故障分析模型,提前预判车辆故障,推进预防性维护,实施精准维修。通过对车辆能耗的实时分析,进行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开展常态化节能降耗活动,定点培训、精准考核。

取得成效:减少车辆维修和能源成本1.7亿元。

三、优化人员结构

节约成本2.7亿元

主要做法:人工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在保证职工队伍稳定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制度体系,探索用工新模式,大力推行无人售票,同时升级内部调剂平台,有效开展人员内部转岗和横向调剂。

取得成效:节约人工成本达2.7亿元。

四、推动车辆小型化

节约成本1.65亿元

主要做法:结合客流变化,合理制定车辆更新计划,提升公交小型化比例。

取得成效:更新小型化公交车773辆,小型化比例达88.55%,同时减少自然更新车辆100辆,节约购车资金约1.65亿元。

《北京青年报》2022年6月13日相关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刘洋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数”“智”发力促物流降本增效
经济参考报 2024-11-07
国庆我在岗 | “最忙线路”调度员让接驳线高效转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3
北京市今年已优化106条公交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北京公交缩短发车间隔 打通服务最后一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3
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经济日报 2023-06-23
老百姓身边的黑科技之“行”| 2.3万辆公交车实现实时数据采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9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生态治理 | 大1路引领北京公交环保之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3
北京城市副中心公交车辆“指挥官”崔嫚 :大数据分析实现公交智能调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