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安徽学生写北京变化?别把全国乙卷的题审错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9 19:10

“今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是‘跨越,再跨越’,材料以‘双奥之城’北京为背景,展现北京2008年到2022年的发展变化。”“我倒有一句要问,怎么不让北京的孩子去写合肥的发展变化?怎么不让北京的孩子去写航空航天的发展变化?”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语文作文题目像往年一样引发全民关注,其中一则“吐槽”安徽作文题“让安徽孩子写北京变化”的短视频刷屏。

安徽考生用的是全国乙卷。如果不去看全国乙卷的“真题”,就会真认为题目就是让安徽考生(或用全国乙卷的其他省份考生)、农村学生都来写北京的变化。而其实,作文命题根本就没有让考生写北京的变化,这则视频的制作者要么没有看真题,要么看了真题也“审错题”了,是为了博流量而进行的炒作。

近年来,我国高考作文都以出材料作文与材料+命题作文为主,让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自主命题或者按规定命题写作,重点考察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要写好材料作文与材料+命题作文,必须读懂材料。然而,对于材料作文和材料+命题作文,一些自媒体博主连材料与题目都没有看清楚,就开始发表议论、进行点评,这不但会误导没有看过试卷原题的公众,也会对考生写作材料作文与材料+命题作文产生误导。

全国乙卷是材料+命题作文,短视频制作者可能看到“北京:双奥之城”这一内容,就认为这是要写北京的变化。可是,作文题给的材料,是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两次奥运会期间,中国的群众体育变化、科技亮点变化、交通支持变化、国家经济变化。并明确提出,“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而且,作文的具体要求是,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如果读完全部的作文题,谁会认为这是要求“安徽考生写北京的变化”?谁会认为这是难为合肥学生、农村孩子写不熟悉的北京?

恰恰相反,安徽考生和使用全国乙卷的其他考生,都可以结合自己感受到的时代变化、社会变化,如安徽考生可以写两次奥运会期间江淮大地的发展变化,来谈“跨越、再跨域”,写出出彩的作文。可以说,只要是写中国的变化、时代的变化,就契合题意,如果作文就是写北京的变化,倒可能是刹偏了题。

然而,这则对全国乙卷作文题进行扭曲解读的短视频传播甚广。不少短视频受众并不会去看原题,因此会认为短视频所给信息就是准确的。另外,短视频抓住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地域话题、城乡差异话题,来煽动公众情绪,这不利于对高考命题进行理性、专业的解读。

全民关注高考作文题,这对出好高质量的高考试题是一种促进,但是要防止对高考命题的情绪化甚至扭曲解读。尤其是高考作文,媒体在报道时,应全面准确地传递作文整体信息,而不是以材料中的“一段”“一句”作为作文题。为提高高考的透明度,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语文科目高考结束后完整地公布了各地的语文作文题,这有利于社会公众根据完整的作文题进行分析。

但还是会有自媒体为博流量,进行断章取义式的错误解读。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通过专业解读,引导社会公众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正确评价高考命题;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不能被自媒体带着节奏跑,对于“要求安徽考生写北京变化”之类的解读,读者和网友只要稍做求证,就会看清自媒体解读之误。

高考是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进行的专业考试与评价,属于专业事务,舆论当然可以评价,但是舆论评价不能代替专业评价。只有坚持专业评价,同时听取公众中理性且有价值的意见,才能不断提高考试命题质量,让高考更好地发挥人才选拔作用。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潘洪其

相关阅读
今年高考作文题折射出哪些语文教育新趋势
新华社 2023-06-08
北青快评 | 好的高考作文应让考生有话可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来了!2023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6-07
青评论:法国“高考作文”,精英教育的精华体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2
2022年高考作文题,透露语文教育新趋势
新华每日电讯 2022-06-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