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U举行了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在会上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公司是否可能会陷入退市危机。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了若干退市条件,其中与天智航最为相关的一条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过去两年,由于国内疫情反复,医疗机构的防疫措施严格,病患进院手术频次减少,导致手术机器人的采购招标、装机和使用都受到影响。2020年和2021年,天智航营收分别为1.36亿元和1.56亿元,且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
对此,天智航总经理徐进在业绩会上表示,针对疫情可能产生的风险,公司提前做了相应准备工作,包括提前加速生产、提前将产品发往全国各地以预防疫情发生无法发货的情况等。“截至目前,公司有多台已中标或已发货的设备订单正在推进中,虽然可能存在因疫情影响装机入院、验收确认进度的情况,对于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我们完全有信心。”
事实上,由于价格昂贵,手术机器人推广较难,整个行业都面临着盈利难题。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业内人士认为,这或是为手术机器人纳入更大范围内的医保支付进行摸索,也将有利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
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医保推进情况,徐进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能够收费是纳入医保的前提,经过一定时间的收费后才能够在医保进行评审,截至去年底,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经进入20个省/市的收费目录。“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和“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已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并于2021年10月23日起正式实施,“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费用为医保全额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费用为医保报销70%。其他省市进入医保的具体结果,最终需要以各地方政府的批复为准。
同时,徐进还指出, “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和“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进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后,2021年在北京地区,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开展手术的数量较医保实施前有较明显的提升。
此外,2021年底国家十四五医疗装备发展规划发布,允许探索“购买服务模式”,这对手术机器人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徐进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探索了与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的业务模式。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已经投放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共计4台。截至目前,与部分合作方的合作也正在洽谈中。该合作的顺利进展能够为公司未来实现微创骨科手术中心规模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
而在国内探索新模式的同时,天智航也在计划产品出海。2021年12月14日,天智航公告称,取得了由加拿大标准协会(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简称“CSA”)颁发的手术机器人北美认证证书,公司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该证书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国际版成为国内第一个经认证符合该标准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从天智航了解到的信息,拿到CSA认证证书相当于是提交FDA申请的前置性条件,加拿大标准协会是FDA授权的一个认证机构,拿了这个认证以后,才具备去FDA申请的条件。天智航已经在为产品申请FDA、CE的上市认证做准备。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