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我如何写出三教九流与红尘世情?
中国新闻网 2022-05-15 10:45

在最近的热播剧中,《风起陇西》的题材显得有些特别:以全新的谍战视角打开三国故事。

它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故事情节很紧凑,讲述了“小人物”陈恭与荀诩跌宕起伏的经历,一番波折之后,两人决定联手查出安插在蜀国的间谍“烛龙”。

马伯庸自己也在追剧,“糜冲在原著里就是个工具人,没有自己的情感,是一具执行任务的机器。剧里把这个人物做了升华,丰富了血肉,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角色。”

包括《风起陇西》在内,马伯庸的历史题材小说拥有不少读者。在写作中,如何平衡真实历史和文学创作的界线?他说,那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最近,马伯庸在接受中新文娱专访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法和阅读经验。他认为,小说家一定要是杂家,广度是一定要有的,否则写不出三教九流、写不出红尘世情。

原著小说里,陈恭是一个配角。但是在他身上,融汇了我小时候看过的谍战片、反特片的各种英雄形象。他们忍辱负重,活跃于敌人腹心,牺牲巨大,却九死不悔。

中新文娱:如今您在创作风格上有没有什么变化?可否分享一件写作方面的趣事?

马伯庸:写《风起陇西》的时候,我的历史地理水平还不太好,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到。比如我把汉中描写成一个如同陕北黄土高原的地方,与实际情形严重不符。

一个汉中的朋友向我抗议,说我们这里号称是小江南,才不是满眼黄土呢。我得知之后,特意去实地考察了一圈,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赶紧在再版的时候做了修正。

中新文娱:写历史题材小说,您提到过有个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如何理解?

马伯庸:“大事不虚”好理解: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不去做大的改编。“小事不拘”很多人理解为不受拘束,其实也不是。

小事需要虚构,但虚构也要讲究历史逻辑,当时的人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才会说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科技水平,才能做什么样的事。

比如宋代的社会风气是重文轻武,你要虚构一位底层武将,他的社会地位就不会太高,见到文人要矮一头。一切故事桥段,都要从这个社会逻辑中衍生而出。

中新文娱:能否分享下自己的阅读经验?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马伯庸:我阅读没有限制,什么书都读。小说家一定要是杂家,深度不敢说,广度是一定要有的,否则写不出三教九流、写不出红尘世情。

我现在刚刚完成一部写了三年的作品,叫做《大医若史》,希望透过几个清末的医生,写出乱世之下医疗工作者的艰辛与坚持。

我就是个写小说的,完成作品是我的本分,至于其他,都属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文/中新网记者 上官云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作家马伯庸:美食是中国人最大的公约数
中国新闻网 2024-11-22
马伯庸:成为畅销书作家,我却“战战兢兢”
红星新闻 2024-10-13
活动|邱华栋携长篇新作《空城纪》亮相上海书展 马伯庸称这本书带给他四重惊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 马伯庸长篇小说《大医》上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1
马伯庸受聘南大文学院兼职教授 寄语学子永葆好奇心
中国新闻网 2024-06-09
马伯庸受聘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做客“北影大讲堂” 马伯庸:写作是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也是跟自己玩的过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被碰瓷营销了?马伯庸辟谣没写过《天启异闻录》震惊网友
扬子晚报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