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5月9日通报,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质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查纠整改,做到立行立改、严肃查处。(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新冠病毒在暗处,非肉眼所能见,而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显微镜”,是发现新冠病毒的关键技术手段。有了核酸检测帮忙,有关部门就能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和传染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隔离、封控等措施。显然,核酸检测对于落实“四早”要求、呵护民众健康、切断病毒传染路径、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说,做好上述工作必须有一个基本条件——核酸检测的质量有保障。如果核酸检测机构存有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核酸检测的质量缺乏稳定性,检测结果存有失真风险,就会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些环节释放错误的信号,影响疫情防控的决策和行动。
更有甚者,如果核酸检测机构出具“假阳性”报告,就可能让疫情防控打乱仗,浪费疫情防控的资源和精力,增加疫情防控的成本以及各方压力,加剧社会焦虑。如果核酸检测机构因操作不规范没有准确及时地检测出病毒,出具“假阴性”报告,让病毒成了漏网之鱼,就会撕开疫情防控的漏洞,加大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让疫情防控陷入被动。
之前,个别地方出现过核酸检测机构出具假报告的问题。比如,去年1月,河北邢台隆尧县发生第三方检测机构谎报核酸检测结果事件;今年4月,安徽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对两家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甚至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这些核酸检测失真问题都影响了涉事地对疫情形势的及时研判,造成了不良后果,教训深刻,也给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
北京市瞄准核酸检测质量加强监管,抓住了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有利于从核酸检测层面有效消除对疫情防控的负面干扰,保障检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北京已对涉事检测机构采取了诫勉约谈、暂停执业、深入调查等措施,等于对问题核酸检测做了“下架”处理,既控制住了核酸检测质量问题的风险源,又对其他核酸检测机构产生了震慑、警示作用。
近期,北京市对全市核酸检测机构开展全面深入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核酸检查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定期监督抽查机制、阳性病例样本“个案必查”机制以及对可疑病例和阳性样本检测全流程追溯机制。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扎紧核酸检测质量监管的篱笆,堵塞漏洞,及时排查隐患,倒逼核酸检测机构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实验室管理,把住检测质量关。
核酸检测质量关乎“动态清零”总方针的落实效果,关乎疫情防控的社会效果,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保障。疫情防控的“眼”里容不得核酸检测的“沙子”,容不得核酸检测的质量问题,决不能让针大的眼进斗大的风。
各地都应当把核酸检测质量纳入重点监督的范畴,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挑出核酸检测环节的每一粒“沙子”,全力保障核酸检测的规范性、及时性、准确性,用高质量的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文/李英锋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