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发炮制硬核“药方” 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2021年业绩增势强劲
上海证券报 2022-05-06 17:50

2021年,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持续扩容,从57家增至93家。以新冠检测、创新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产品商业化、抗击疫情方面持续发力,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3%和1827%。其中,剔除15家未盈利药企后,78家公司中有70家实现收入增长,占比超过90%;56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72%。其中,IVD(体外诊断)行业保持强劲增势,净利润增长前五名中有3家来自体外诊断行业,热景生物依靠归母净利润增长1850.41%的表现排名居首。

在这份业绩“成绩单”的背后,还有科创板药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在创新的滋养下,一项项新技术涌现,一个个新产品问世,硬科技药企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硬科技战“疫” 战绩亮眼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战“疫”中书写出亮眼的成绩单。

抗原检测试剂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在新一轮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的抗原检测试剂中,5家来自科创板公司,包括热景生物、诺唯赞和奥泰生物。

其中,热景生物2021年营业收入53.69亿元,同比增长945.54%,归母净利润21.86亿元,同比增长1850.41%,成为检测行业的一匹“黑马”。而诺唯赞和奥泰生物的抗原自测试剂可同时检测N蛋白和S蛋白,在保证检测特异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试剂的灵敏度,避免单一蛋白突变导致检测出现假阴性,大大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此外,安旭生物、博拓生物、东方生物等科创板公司的抗原试剂远销美洲、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2021年1月18日上市的之江生物,作为首批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注册证的企业,其核酸检测试剂盒销售规模取得重大突破,并带动分子诊断仪器、核酸提取试剂等其他相关系列产品的增量销售。2021年,在高效、精准的疫情防控战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破2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59亿元。作为上海市防疫物资保障单位,之江生物安排核心生产保障人员在公司集中住宿,加大马力保质保量进行核酸试剂生产,目前试剂产能可达200万人份/天,在必要时拉升到300万人份/天,全力优先保障上海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核酸检测需求。

持续研发投入 硕果累累

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研发成果转化方面也是可圈可点。

2021年,八成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20%。研发投入翻倍的企业达到12家,其中东方生物研发费用增速为357.09%。15家未盈利企业中,研发费用合计达到166.3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已近1:1。

以君实生物为例,公司已经商业化的重磅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和JS016新冠中和抗体上市后不断实现突破。截至目前,公司研发管线已涵盖超过45项在研产品,覆盖五大治疗领域。其中,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在研产品共2项(特瑞普利单抗以及埃特司韦单抗),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在研产品1项(阿达木单抗),另有超过20项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研发支出最多的当属百济神州,公司研发费用高达95.38亿元,已近百亿元。百济神州是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其研发管线也是公司“含金量”所在。年报显示,公司研发支出重点投放于其国际化临床开发中,自主研发的BTK小分子抑制剂BRUKINSA(百悦泽,泽布替尼)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和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2021年该产品实现了全球多市场、多适应症的同步发力。

不改硬核底色 积极回馈社会

生物医药企业在坚持硬科技底色的基础上,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投资者回报
2021年,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合计发布约300份自愿披露公告,及时将临床结果、产品注册和医保谈判等信息传递给市场。同时,公司管理层积极参与2021年投资者业绩说明会,通过网络直播、文字互动等方式向中小投资者解读年报。微芯生物等多家公司继续坚持参与“年报短视频”,以更加新颖的传播形式传递价值,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布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社会责任报告,彰显生物医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硬核药企还积极实行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2021年累计分红总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十余家,其中硕世生物仅2021年分红即达5.8亿元。10家企业宣告每股转增股本,不仅意在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也有助于公众投资者获取收益。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