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爆火的MBTI 究竟是“社交指南”还是让社交更困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6 14:30

微信图片_20220506142641.jpg

“求问ENTP 女×INFJ 男的相处模式。”

“等待INTJ领养。”

这不是谍战片里的机密代码,而是互联网上的一种社交新方式。在当代互联网中,如果不能读懂这些由MBTI而产生的纷乱字母,社交可能将会变得困难起来。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心理学人格测试,又称16型人格测试,这项编制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格评估工具在最近的一个月中四次冲上微博热搜。“MBTI”“MBTI meme”等相关话题的阅读次数达到上亿次,讨论数超过了90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MBTI,并将其作为一种社交指引,根据测出的人格类型来按图索骥的交友。

这么火的MBTI究竟是个啥?

MBTI的测试需要花费大约 20分钟时间,完成93道迫选式测试题。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将人划分为,外向(E,Extrovert)或内向(I,Introvert);实感(S,Sensing)或直觉(N,Intuition);思维(T,Thinking)或情感(F,Feeling);决断(J,Judging)或感知(P,Perceiving)这四个维度。

测试者从每个维度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格类型,而后将四种特质组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完整人格特质。

MBTI一共可以组成16种人格特质。

在中国网友的测试中,最为常见的人格类型是INFJ(即内向、直觉、情感、决断)。测试16人格最常用的网站16personalities介绍,INFJ人格的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和道德感,但他们不是懒散的空想家,而是能脚踏实地完成目标,留下深远的积极影响的人”。不过,16personalities却介绍说,INFJ可能是最稀少的人格类型,只有不到1%的人属于这种人格。

再比如,INFP是另一种网络常见的人格,其被描述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可能看起来冷静,内向甚至害羞,但他们内心的火焰和热情可以光芒四射。他们仅占人口的 4%”。

相较于其他人格测试,MBTI最受欢迎的一点是,无论测试者属于那种人格,人格类型的解释都是相对积极的、褒义的,很多年轻人认为,这样的人格解释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接纳自我,也能够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人格优点。

MBTI测试最早成型于1920年代,其设计者是美国一对母女凯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Isabel Briggs)。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凯瑟琳·布里格斯和其女儿迈尔斯深入研究而发展出MBTI人格理论,并编制了相应的人格类型测验。

这项编制于1950年代的人格评估工具最早应用于职业测试。牛津大学的研究者米尔维·艾姆蕾(Merve·Emre)在她关于MBTI的专著《性格经纪人:迈尔斯–布里格斯的奇怪历史及性格训练的起源》中描述:“到二十世纪末,这些机构包括像标准石油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它们用MBTI测试结果来雇佣、解雇员工和完成升职评估;像斯沃斯莫尔(Swarthmore College)和布林莫尔(Bryn Mawr College)这样的精英学院,它们用MBTI来录取学生;教会用MBTI来任命牧师;政府官僚机构用MBTI来任命公务员……”

据报道,2018年,《财富》榜100强公司有89家在不同阶段对员工进行性格评估。我国许多高校也向学生介绍MBTI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辅助进行职业教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举办MBTI自我认识学习工作坊活动。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教师也会向学生介绍MBTI。

而MBTI近年来越来越突破职业选择工具的外延,逐渐成为认识自我和社交的工具,并且MBTI的爱好者也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圈子。

在互联网上,MBTI及16种人格拥有了独立的微博bot账号。专注于传播MBTI相关表情包的@MBTImemes已经拥有了30.6万粉丝。

社交指南针vs新型算命工具?

在年轻人聚集的豆瓣网上,豆瓣小组“INFJ的奇幻之旅”创建于2008年,组长yellow当时仍在读研,出于对MBTI的兴趣和“一些职业和就业的困惑”,他在豆瓣上搜索后加入了这个小组。yellow提供的后台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来小组成员迅速增长。

2019年,小组每月新增成员仍在500人左右。半年后的2020年3月,小组月新增成员达到806人。到2021年,每月新增人数更是均在2000人以上。

2022年,“INFJ的奇幻之旅”一个月不到就迎来了7304名新旅客,新增讨论777个,新增回应20559条。

目前,小组成员已经达到了78382人。Yellow说,14年来,他“完全没有进行过运营,只是让小组成员自然增长”。

微信图片_20220506142645.png

在yellow 的小组中,小组内讨论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婚恋、求职、交友。成员们往往对于自己所属的人格类型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名网友提问“INFJ真的都不追星吗”,得到了210个回应。也有网友要求“推荐适合INFJ的播客节目吧~”。还有网友发帖“INFJ们一定能理解我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获得了109个回应。

小组成员们往往相信INFJ是相似的,认为同一人格会有相似的品味、特点,会更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感受。

2022年2月,出于给各人格一个更宽松的聊天环境的想法,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大三在读学生袁润和她的两位朋友一起创建了聊天文档“MBTI脑电波接收站”。

袁润认为“同一个人格类型的人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共鸣,我觉得是有这样一个共识在的”。在这份文档中,袁润和朋友以16种人格分区,划分了每个人格的聊天空间。自2月5日创建以来,仅5天,文档内聊天字数便突破了10万字。

MBTI不仅被用寻找相同人格的工具,部分网友也根据不同的人格特点去寻找交友对象。

主打年轻群体陌生人社交的社交软件soul直接将MBTI借鉴为产品内的固定机制“灵魂测试”。每位用户在使用之初都需要答6道选择题,soul将根据用户的作答结果将用户在“外向/内向”“抽象/具体”“判断/直觉”“理性/感性”四个维度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计算出和其他用户的匹配度。

但也有网友直接提出质疑,一位自称心理学专业的网友表示,该测试稳定性极差,而非心理学专业的网友则在其评论下面回应称,“几乎每一道题都想反驳出题者,有歧义,不严谨”。还有网友直接表示,“MBTI不就是新型星座迷信吗?废话不少,干货没有”

MBTI的质疑从未远走 警惕人格标签化

的确,在心理学界,MBTI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首先有人质疑,布里格斯母女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女儿伊莎贝尔曾获得政治学学位,而母亲凯瑟琳并未读过大学。他们基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八维人格,布里格斯母女将八维人格概念化为16型人格,并设计了MBTI问卷。

在迈里斯布里格斯基金会的官网上,一直展示着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这样的一句话“当人和人之间展示出分歧的时候,了解人格类型将会减少人和人之间的摩擦、缓解压力。人格类型还揭示了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精通所有的事情。”

心理学界对于MBTI的效度和布里格斯母女的专业背景始终存在质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材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格心理学》中介绍道,MBTI表面效度高,而容易作伪,且MBTI中文版的跨文化效度也未得到验证。

牛津大学研究者米尔维·艾姆蕾在其2018年出版的《性格经纪人:迈尔斯–布里格斯的奇怪历史及性格训练的起源》中梳理了MBTI的发明、发展史。

她在研究中发现MBTI扮演了了一个非常温和的角色,由于MBTI所给出的评价都为积极正向的话语,MBTI“使员工相信,雇主正在寻求他们的最佳利益,或者对他们的自我实现感兴趣,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并没有”。

权威刊物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所刊登的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文理学院的罗纳德·罗里奥教授撰写的一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MBTI可能存在的问题。

文章中说明,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并不能完全被归类于16种人格当中;同样,人的性格是连续的,而MBTI则将人进行二分。

文章中还指出,人在进行MBTI测试时,可能会囿于自己原本的标签,从而进行倾向地选择。

另一篇经由今日心理学编委审核的文章写道,MBTI是迫选式测试,要求测试者在外向或内向(或思考与感觉等)之间进行选择,占多数的维度将会成为最终的结果,文章举例称,当测试者有11道题选择了外向,9道题选择了内向,测试者的结果将会是外向“E”;而若测试者选择了20道外向,0道内向,测试结果依然会是外向“E”,而实际上两个测试者有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

许多网友也在微博上表示,“测了三次MBTI,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

微信图片_20220506142651.png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芳表示,MBTI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验”,它的商业推广相当成功,大量应用于企业培训、职业咨询以及个人成长等领域。

王芳介绍,一般人格测验的题目通常是给出一句描述行为或感受的话,让测试者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中选择符合的程度。这种方式允许测试者比较精细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

而MBTI测试题目虽然也区分了程度,但在计分出结果步骤上,每一个维度依然是“非此即彼”的归类。而题目精简的速测版更是将选项简化为二选一,使结果更加绝对。

实际上,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对他们来说,一两道题目改动了答案都可能导致重测结果不一致。“人类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彼此之间不会那么壁垒分明,全世界的人也不可能只分为16类。这也是这类测试不够科学的地方。”王芳说。

当前,也有人批评MBTI火爆后给人们带来“标签化”的负面影响。

有心理学家提醒,在快速找到社会归属感和群体认同的同时,也要警惕“贴标签”带来的自我固化和群体极化倾向,即让本来可能只有一点相似的人,在不断交换类似观点之后变得更相似,这反过来又会让个体把自己身上的标签贴得更紧。

王芳说,近年来心理学界提出了“中间性格优势”,也就是说,不极端的性格特征可以让人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地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容易获得更优的结果。“所有的心理测验都只是参考工具,不必将其奉为真理甚至变成桎梏,人的变化和成长才是更值得期待的事情。”王芳说。

实习生 要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张彬

相关阅读
当电视交友节目也用上Ai,用算法能找到爱情吗?
新民晚报 2024-09-09
企业招聘性格测试背后隐藏哪些动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音乐剧《反转人生》在京首演 感受都市人心灵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文学|比利逝世十周年,《24个比利》重装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1
刘岩、强东玥领衔,《反转人生》呈现都市人心理成长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8
新知|从音乐品位看个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新知|从音乐品位看个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出炉:在社交中你是“i人”还是“e人”?
解放日报 2023-1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