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智造之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5 09:49

创新 案例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全国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生逢盛世、素质过硬;他们勇挑重担、胸怀世界;他们勇当开路先锋、争当开路闯将……他们,就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年奋斗者。

走进经开区区史馆,这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全方位展示着经开区勇立潮头的时代发展印记。在经开区从来不缺“第一”。缺芯少屏一直是制约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短板,中芯国际于2002年落户经开区,这里拥有了第一家世界领先的芯片生产企业;2017年,落户经开区的北汽新能源发布“擎天柱计划”,推出首款对私换电车,实现3分钟换电,化解纯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难题;2019年,祖国70周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现场,3290块可折叠手持光影屏组成的光影节目惊艳了世界,它的研发者就来自经开区的京东方;截至2021年年底,经开区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总数达1717家……这些场景和数字无一不生动地反映着企业与产业在经开区的融融状态,描绘着工业互联网时代下智造之城的模样。

今年,经开区步入“而立之年”。三十年,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三十年,砥砺奋进,不负韶华。一路走来,其发展的背后是无数年轻人智慧、创新和奋斗的集成。年轻人是这里最闪亮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创造力扛起“时代先锋”之责。他们说:“我们总是把梦想变成现实。”

创新

突破“卡脖子”技术 在白纸上作画

“在AR增强现实领域,不坚持肯定走不长远。我们的研究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就如枭龙科技CEO史晓刚所说,经开区高精尖企业里的年轻人就是靠着在白纸上作画,实现着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

在史晓刚看来,经开区是一片实现科技创新的沃土,也是他梦想启航的地方。2015年,刚刚25岁的他创立了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那时他有个梦想——让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的镜头走进人们的生活。

枭龙科技公司史晓刚带头攻克AR核心技术(供图/受访者)

如今,他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在回忆AR技术领域的突破时,史晓刚说,AR技术最为核心并且最难突破的就是光学显示组件。如何在一个很薄、很轻的镜片上显示出更大更清晰的画面是世界上公认的难题,史晓刚团队的研发全部从零开始摸索。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攻关,枭龙科技最终实现了在一个1.5mm镜片厚,不到指甲盖三分之一光机大小,外观接近于普通眼镜的前提下,呈现相当于3米外100英寸透明屏幕的效果。6年实践,史晓刚和团队攻克了多项AR核心技术,共获得AR核心专利120余项,成功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重量级AR产品。

“增强现实”的世界让人神往,“现实世界”距离人们更近。今年2月17日,近60名国内外媒体记者走进经开区北京奔驰,每45秒,一辆车就能完成安装驶出生产线,行云流水般的运转引发赞叹。北京奔驰作为全市和经开区高端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一直致力于助力汽车工业持续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这里有着一群拥抱智能制造的年轻人。

北京奔驰杜文博参与研发预测性维修项目(供图/受访者)

34岁的杜文博是技术维护团队的一名中坚力量,一直致力于制造业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杜文博说,自动化生产线一旦出现卡壳,整条生产线的运转会受阻。如果能进行“预测性维修”的预判,挑战“零停机”不再是梦想。于是,能够突破设备维修领域天花板的“预测性维修”成为这个“技术工匠”团队不懈的追求。经过无数日夜的攻坚,目前,杜文博与所在团队参加的点焊和涂胶两个关键工艺已实现“预测性维护”,漏胶故障能提前24小时预测,准确率87%;点焊的电气综合故障能做到提前8小时预测,准确率90%!这一创新成果可避免200余小时每年的重大故障停机时,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近百万元的配件费用。“正是以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线为基础,利用新的IT技术和大数据平台,预测性维修项目才有可能实施。从依靠人脑和经验,到依靠电脑和数据,这是两个时代的跨越。”

智慧

往深里学 往实里用

如果说创新需要攻坚克难的坚持、毅力和勇气,练就过硬的本领,往深里学、往实里用则体现着青年人的智慧。这种特质在经开区年轻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安家在经开区汇龙森科技园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个“小巨人”截止到2021年,累计营收已超过3.5亿,利润超过6000万。32岁的刘冬梅不仅是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一名技术经纪工程师,把先进技术从实验室“拿出来落地”,形成产品投入市场是她的长项。

2015年,从上学起就怀揣科技报国理想的刘冬梅正式建立锐洁机器人团队,参与到了半导体高端洁净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中,那一年她只有25岁。

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各个产业链中设备制造业的中高端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垄断,产能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一开始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学习吸收国外的技术,再根据国内的情况进行调整、改进,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刘冬梅说,2015年首台晶圆前端运输设备成功交付大客户,成为公司的标志性事件。在实践和专业精神的摸索和追求中,锐洁机器人公司在产品种类、质量、性能等技术指标方面逐渐缩小与国外进口设备的差距。在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中,刘冬梅完成技术成果转化50余项,产品晶圆搬运机械手还入选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名录(2018)及获得多项创新大赛奖项。

2015年刘冬梅组建锐洁机器人团队,7年后“小巨人”企业闯出了一番天地;同年史晓刚创立枭龙科技,7年后,枭龙科技研发的AR技术也已经开始在行业中应用。工业领域,AR眼镜能够提供远程协助,一线工人可通过AR眼镜与场外专家连线,用第一视角将画面回传给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维修,使得维修效率大幅提升。疫情期间,史晓刚团队研发的“穿戴式AR智能眼镜测温系统”,实现移动巡逻和布控场景下的无接触体温检测,可自动提示或报警。“未来世界里,手机等移动设备将会被一个轻便的AR智能眼镜所替代,那将是一个虚拟和现实结合的舞台。”

经开区年轻人的智慧不仅闪光在高精尖的产业阵地上,也成长在教书育人的沃土上。地理星空教室的天花板被做成了屏幕,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各种天文现象;各种矿物的标本、地质构造的模型让学生触手可及……这是全国首个在中学开办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端实验室的一隅,它的筹建者正是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教师常晟。在以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学校系统变革中,这位80后教师始终在如何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中思考前行,通过学科教室的建设,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本领,帮助每一位学生发现与唤醒自我。

奋斗

一路奔跑 一路成长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习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创业创新的最前沿,经开区的年轻人他们不管节假日还是周末,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更不要说项目攻关时日夜沉浸在工作的一线。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庄斌参与研发快速法医DNA检测系统(供图/受访者)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经开区,这家公司拥有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所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今年35岁的庄斌就工作在这里,他一直在微流控全集成自动化DNA检测系统的开发上默默耕耘。他参与研发的便携式现场快速法医DNA检测系统,可以实现2小时“样本进-结果出”的现场快速检测。既可用于重大案件现场,也可用于边防、拘留所、派出所等基层机关,为我国公安现场犯罪侦破增添强劲利器。庄斌说,这项技术从原理验证到如今应用落地已经持续推进超过十年,具体的追溯时间应该可以从2010年其开始进行的博士课题算起。“这项技术基本上是从无到有,比如我们团队尝试将胶状的非牛顿流体物质存储在微流控芯片上,在一开始进行这一步工艺时,48小时之内这个胶状物质就改性了。我们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将它在耗材上的存储时间从两天增加到一个月。守得住寂寞,才能有今天广泛的投入试用。”

锐洁机器人公司的刘冬梅犹记得2020年冬天最冷的那个夜晚,她接到武汉客户的紧急需求,机械手出现故障需要立刻解决。她紧急联系公司销售、技术团队,一边让武汉驻场人员随时提供服务,一边将负责出厂的工人紧急从家中叫回,起运一台新的机械手发往武汉。“那一夜有着接近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真的冷,打车都很难。大家克服很多困难,最终在凌晨2点将新设备发出,成功解决了客户的困难。”刘冬梅说。

2018年,北京奔驰的杜文博在一次设备故障中,连续工作奋战36个小时,处理了千余台设备,有效遏制了事件问题的传播,解除了危机,避免造成大范围停产,为公司挽回了巨大损失。史晓刚团队每一次提出新思路都需要经过上百次实验,而每失败一次,投入就打了水漂。摸着石头过河,在奋斗创新的路上永不言败。

北京经开区创新举措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发展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助力青年栖桐筑梦

城市承载青年梦想,青年引领城市未来。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在推进“产业引才、环境留才、服务育才”道路上不断创新,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即“人才十条”),同时围绕“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北京经开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工作谋篇布局,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提升城市功能与青年的契合度,营造多姿多彩的创业氛围、文化氛围、生活氛围。在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里,你不仅可以处处感受到年轻人的气息,还可以享受到专为年轻人“定制”的一系列创新举措。

智能化居住场景

让青年创业无忧

“刷脸”进小区、智能健康服务一体机、5G会议室……北京经开区建设的国际人才公寓项目,从2021年年初正式启动配租以来,获得了诸多青年租户的“点赞”。

据住在这里的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逸凌介绍,这套公寓有多个智能化场景的应用,不仅有整屋的智能家居系统,还有一系列的智能配套设施。张逸凌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但最令他心动的还得是5G会议室,公寓设置的5G会议室,借助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传输,实现手机、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多屏互动,并将会议信息在云端存储、处理,让青年住户“足不出社区”便能完成学术课题讨论、公司管理会议、业务交流等需求。“我们平时即便是线上开会也要跑回公司,因为有很多超大内存的文件不能在家中的电脑上分享,但有了这个会议室,就真正可以实现周末在家办公了!”张逸凌笑着说。

俗话说的好,安居才能乐业。“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化公寓,为“亦麒麟”人才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留住创新发展原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人才安居工作将以国际人才社区项目为契机,持续探索人才安居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人才集聚“强磁场”,让各类人才在亦城安心、安身、安业。这个社区至今已有139名人才入住,也从一开始的“人才筑巢之地”逐渐变为现在的“人才聚集之地”。

完善人才奖励办法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才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资源”。北京经开区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即“人才十条”)就给予了人才和团队发展真金白银的支持。

翻开“人才十条”,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对于青年人才的奖励很多。其中,“设立人才专项奖励”这项内容写明,在科技创新一线做出杰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在“完善人才培养专项资助”这项内容中也特别说明:支持青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积极申报科学研究项目和创新活动项目,经评审认定为青年拔尖研究项目的,给予30万元资助;评审认定为青年骨干研究项目的,给予20万资助。“人才十条”让企业和青年人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希望通过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激发创新动能,也希望通过政策的扶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北京经开区创新创业。”北京经开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持续通过提供平台支持、资金支持,促进国际化人才交流互动,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今年年初,经开区正式发布“科创二十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项政策举措,聚焦国家战略、产学研用、开放共赢等五个方面,最高奖励达5000万元,助推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

实现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青年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前景。事实上,青年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单向“索取”,而是互相成就。只有城市进一步营造引才、留才、用才、聚才的氛围,激发更多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拼搏奋斗,才能让青年个人圆梦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北京经开区和亦庄新城的高质量发展,北京经开区愈加专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今年伊始,北京经开区在配合落实北京市做好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资助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加快北京市首个百万平方米的新型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同时,为北京经开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投资孵化、人才培训、金融赋能的人才服务大厅也将于5月份建成投用。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根本在青年,关键在发展”,经开区团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坚持发展为了青年、发展依靠青年,激发青年与城市之间的双向促进,让城市和青年实现“双向奔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刘婧 刘洋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人才奔赴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招才引智见闻
人民日报 2024-11-05
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发布第二批场景机会清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加速建设“新药智造”产业高地 北京亦庄首只并购基金设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将在经开区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北京亦庄建成完备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三城一区”联动 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跃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GE医疗亮出高端医械“北京智造”硬实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