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午,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余同学在南京明基医院成功完成淋巴细胞捐献。4月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了解到,这并非是这名“95后”姑娘完成的第一次捐献,早在2021年,她就曾捐献过一次造血干细胞,但因患儿病情变化,需要她再次捐献淋巴细胞。
95后女医学生请假去捐献淋巴细胞
3月下旬,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是关键时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生离校均需严格履行请假手续。3月23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王祥磊老师在处理当天的研究生离校申请时,发现了一张特殊的请假条,请假条上写着:“2021年11月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目前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我二次捐献淋巴细胞,故请假去成都进行捐献。”落款是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余同学。
据了解,2019年,还在成都读本科的余同学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即大家熟知的“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2021年8月,已经拿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余同学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她与一名4岁的小患者配型成功,随后于11月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从造血干细胞到淋巴细胞,这一次,将是她第二次为这名小患者捐献。
将配型成功视为人生中最幸运的事
登记成为志愿者的时候,余同学其实并没有想到两年后自己真的会获得捐献的机会。2021年8月25日傍晚,余同学在QQ上收到了一个特殊的好友申请,对方是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是不是配型成功了?”余同学想起了两年前自己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于是她通过了对方的好友申请,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余同学迫不及待地询问对方,是否有人和自己配型成功。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幸运的事。”
“我幻想过很多次会不会有人跟我配型成功,但是学医的我更知道陌生人之间配型成功的几率有多低,当时我就特别激动。”回顾起第一次捐献的经历,余同学称自己是十万分之一的“幸运儿”。
因为疫情原因,开学后在家上网课的余同学在四川完成了捐献前的全身体检。第一次体检时,发现余同学身体有一些小问题需要二次复查确认。“等待的心情总是焦虑的,那时我就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要是复查不合格,失去能帮助别人的机会,可能会让我后悔一辈子。”余同学说。
好在,体检复查顺利通过。
2021年11月1日8时30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五天注射动员剂后,余同学通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了201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位女性捐献者,同时也是全国第12245位捐献者。
“我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要把接力棒交给患者小朋友,希望她能成功跑过病魔!”完成捐献后,余同学这么对大家说。受捐者的家长在给捐赠者的手写感谢卡片中表达了对余同学的深深感激和祝福,“愿您心中无沟壑,永远都温暖,健康、幸福!”
从造血干细胞到淋巴细胞为同一患儿再次捐献
原本期待着度过移植危险期后,患者就能恢复健康。然而,半年后的2022年3月22日下午,和往常一样在学校实验室里做实验的余同学收到了一条来自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余同学你好,之前救助的患者目前恢复得不是太好,可能需要再采集一次淋巴细胞……你考虑一下要不要再救她一次?”
“可以!”心里一沉,她立刻回复表示愿意第二次捐献,并第一时间向学校递交了请假条。
“收到消息后,我内心真是五味杂陈。难受的是小朋友恢复得不好,但我又想,既然还能再次捐献就还有康复的希望。对于小朋友来说,她还需要再多走一点‘路’,我希望这次一切都能顺利。”
为了确保疫情形势下学生和受捐者的健康安全,收到这份特殊的请假条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与南京市红十字会、四川省红十字会积极协调,由栖霞区红十字会协助余同学在南京完成体检和捐献,采集到的淋巴细胞将由专人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完成体检、复查等环节后,4月20日中午,在南京明基医院,经过三个小时的采集,余同学成功捐献124毫升淋巴细胞悬液,并交由专人送往受捐者所在地。
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 写信鼓励患儿“要努力跑过病魔”
“您的高尚品德,是照亮我们黑暗生活的一盏明灯。”患者家长在委托红十字会转交给余同学的感谢信中写道,“非常感谢您去年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给了孩子生的希望。孩子病情再次复发,让我们一家万念俱灰。孩子才四岁,在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却遭遇了病痛的巨大折磨。作为父母,我们不想放弃、不能放弃,于是通过中华骨髓库再次联系到您,对您愿意再次给予无私帮助表示万分感谢!希望这次,孩子能带着您的淋巴细胞,逢凶化吉,渡过难关。”
余同学在捐献前,也写了一封信给她“最亲爱的小朋友”,并委托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转交。“上天一定是看到你太可爱、太优秀啦,所以想给现在的你多一点磨难,让你成长得更加坚韧。希望你一定要坚持,要努力跑过病魔!我也要谢谢你,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有你,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坚定,让我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服务社会。遇见你,是我最幸运的事!”信中写道。
“医者仁心。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正确。于我而言,这段经历一定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被人需要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我给予了患者小朋友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因为有她的存在,让我的人生有了与众不同的分量和意义,让我对将来要从事的医学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谈起这段经历,这位“95后”的姑娘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幸运”。“我的哥哥听说了之后,也跟我说,虽然很少人二次捐献,但是鼓励我试一试,这样也可以带动更多人去奉献自己的爱心。”余同学常用自己的经历向身边人努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很多人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听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反应都以为是采集骨髓,产生很多恐惧和顾虑。我自己经历了两次,比普通人更加了解实际情况,我觉得当大家了解了真实情况就不会感到害怕。”余同学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和每一位医学生的共同努力,向周围的朋友和家人普及专业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康复,健康度过人生。
据了解,目前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案例仅有一万余例,余同学是南京市近20年第122位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也是南京市第一个成功二次捐献的大学生志愿者。近三年,已有三名南中医学子完成了四次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的捐献。
对于余同学在捐献了干细胞后又捐了淋巴细胞一事,血液科医生表示,这种同一个捐献者捐献两次的情况是极少的,一般来说出现二次捐献,且第二次是淋巴细胞,说明被捐献者需要淋巴细胞进行抗癌治疗。医生说,虽然余同学一年内捐献了两次,但是这种捐献对余同学身体影响并不大,“被捐献者年龄很小,用量不会很大,所以采集量应该也不会特别多,加上余同学第二次捐献的是淋巴细胞,这对身体的影响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医生表示,只要在捐献结束后保证休息,补充营养即可。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王朝
校对/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