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龙头,市值逾2000亿元的海螺水泥也在布局新赛道。
中国水泥网统计显示,近半年来,海螺水泥旗下海螺新能源公司已成立42家新公司,均为全资子公司。
将时针拨回至半年前,海螺水泥完成对海螺新能源的战略收购,推动公司绿色转型。
2021年,海螺水泥升级了风力发电系统,拓展了储能系统的技术开发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降低产品碳足迹。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双碳”政策和电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经济、稳定、清洁的光伏发电已成为水泥行业“脱碳”的重要选项。当前,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塔牌集团、万年青等多家水泥企业已抢先布局光伏“新赛道”。
海螺水泥“大手笔”加码新能源
在光伏及储能项目等新能源赛道上,海螺水泥布局已久。
2021年8月,海螺水泥以4.43亿元对价收购海螺新能源。海螺新能源主营业务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系统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电力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
2022年1月,海螺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50亿元。同时,海螺新能源频频“落子”。
海螺新能源近半年来成立的全资子公司 图片来源:中国水泥网
2022年3月8日晚,海螺水泥再次“大手笔”加码新能源。
公司宣布,今年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吉瓦,年发电能力10亿度。
此前,海螺水泥在互动平台上亦多次传递出进军新能源的信号——“公司将努力提高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使用占比,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全面推广使用余热发电以及加大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投入,提升新能源使用占比”“‘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加大碳减排技术研发力度及推广应用”等。
截至2021年底,海螺水泥已建成19个合计155 MW的光伏发电项目,年累计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发电量较2020年(3852万千瓦时)增加326%,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8万吨。
此前,建德海螺水泥总投资11亿元的新能源光储一体化项目已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
据企业工作人员介绍,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板一天吸收的热量转化为电量,可以在白天生产时实现“零购电”;同时,企业还可通过余热发电配套储能,根据生产节奏,将白天发的电在用不完时储存起来,使用的时候再放出来减轻网购(电)的压力。济宁海螺水泥亦在打造“零外购电”的水泥工厂。
2022年3月30日,广西区域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兴安海螺新能源1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据悉,该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发电量可达1600万kWh,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600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80t、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00t,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多家水泥企业抢滩“新”赛道
“水泥一哥”海螺水泥的光伏布局,成为整个水泥行业向“新”转型的风向标。
在“双碳”目标及外购电成本提升双重压力下,塔牌集团、万年青、上峰水泥、天山股份等多家水泥企业正在行动。
2022年4月初,梅州金塔水泥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预计年平均发电量约118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7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00吨,同时每年可节约电费600多万元。
这也是塔牌集团首次进军光伏领域,其将在梅州3个基地共建设有35兆瓦规模的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项目采取“就近接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大幅减少企业外购用电成本,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低碳生产。
再看万年青,公司自2020年开始已经在部分生产基地建设光伏发电。2021年1月,上犹万年青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完成500KW光伏发电站项目,年发电量可达60万/kW·h,全年减少碳排放约200.46吨,节约标煤约73.7吨。目前,企业光伏发电已替代半数生产用电。
万年青在回应投资者关切时进一步表示,为响应国家“双碳双控”战略,公司将对具备条件的生产基地加大光伏发电建设力度。
“一主两翼”战略下的上峰水泥,也将目光锁定了新能源领域。2022年1月下旬,上峰水泥与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旗下阳光新能源、合肥凭新等达成战略框架协议,共同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在满足公司自身所有基地“零购电”的绿电需求的基础上,以产业投资方式合作开发光伏及储能项目。
公告显示,三方将在浙江宁波设立合资公司作为后续发展光伏业务的主体,其中上峰水泥出资额为3000万元,持股比例达60%。上峰水泥将优先落实核心地区华东市场的铜陵上峰、怀宁上峰等基地启动实施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合作项目。
此外,天山股份也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将因地制宜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冀东水泥透露,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有相关的规划,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张问之)
编辑/田野